• 三足鼎立

    拼音:sān zú dǐng lì 三足鼎立朗读

    解译

    鼎:古代煮东西用的器具,圆形,三足两耳。像鼎那样三足并立。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。也作“三分鼎足”。

    用法

   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三方对立

    结构:主谓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"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叁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"

    示例

    近者流之衰末,三足鼎立。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凯传》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地联合搞这个项目,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三足鼎立
    • 2、古时的魏、蜀、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。
    • 3、此外,政府管制政策是不是得当也决定着三足鼎立是否能持续。
    • 4、鉴于德国私营、国营和公私合营银行的“三足鼎立”结构,其银行业务系统将依旧无可避免的支离破碎。
    • 5、以前谈到三足鼎立,还以为都很大,却发现原来三者早就不平衡了。
    • 6、以前谈到三足鼎立,还以为都多么大,却原来三者早就不平衡的。

    成语故事

    东汉末年,荆州牧刘表病死,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。刘备被迫南撤,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,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。孙权多谋善断,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,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,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立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竿见影: 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,立刻就看到影子。比喻立刻见到功效。

    地成佛: 佛教认为,人皆有佛性,作恶之人弃恶从善,即可成佛。后为劝人行善之语。

    此存照: 照:察看,查考。旧时文书字据中的习惯用语。即立下字据,保存起来,作为对证的依据。

    地书橱: 两脚站着的书橱,也就是活书橱。比喻读书多、学问十分渊博的读书人。也作“两脚书橱”。

    等可取: 站在那儿稍等片刻就可以拿到。

    以"三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举一反: 反:类推。举一例便能够推知其他的。比喻善于类推,触类旁通。

    接二连: 一个接着一个,接连不断。

    鼎足而: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

    事不过: 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。

    不壹而: 指再三;多次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