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三方对立
结构:主谓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"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叁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"
近者流之衰末,三足鼎立。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凯传》
东汉末年,荆州牧刘表病死,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。刘备被迫南撤,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,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。孙权多谋善断,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,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,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。
以"立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立竿见影: 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,立刻就看到影子。比喻立刻见到功效。
立地成佛: 佛教认为,人皆有佛性,作恶之人弃恶从善,即可成佛。后为劝人行善之语。
立此存照: 照:察看,查考。旧时文书字据中的习惯用语。即立下字据,保存起来,作为对证的依据。
立地书橱: 两脚站着的书橱,也就是活书橱。比喻读书多、学问十分渊博的读书人。也作“两脚书橱”。
立等可取: 站在那儿稍等片刻就可以拿到。
以"三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举一反三: 反:类推。举一例便能够推知其他的。比喻善于类推,触类旁通。
接二连三: 一个接着一个,接连不断。
鼎足而三: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
事不过三: 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。
不壹而三: 指再三;多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