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宾语;指三方面相持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先取荆州为家,后即取四川建基业,以成鼎足之势,然后可图中原也。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八回
公元前203年,汉将韩信灭了齐国,被刘邦封为齐王,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,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,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,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。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,最后被吕后诱杀。
以"势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势不可挡: 势:气势。当:抵挡。来势凶猛,不能抵挡。也作“势不可挡”。
势不可当: 势:气势。当:抵挡。来势凶猛,不能抵挡。也作“势不可挡”。
势不两立: 势:情势。两立:双方并存。指矛盾十分尖锐的双方,不能同时存在。
势如破竹: 势:气势。破竹:劈竹子。形势的发展好像劈竹子一样,劈开了头上几节,下面几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。比喻节节胜利,毫无阻挡。也作“破竹之势”、“势如劈竹”。
势在必行: 行:做。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,必须采取行动。
以"鼎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一言九鼎: 九鼎:古代国家的宝器,相传为夏禹所铸。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。比喻说话力量大,能起很大作用。
大名鼎鼎: 鼎鼎:盛大,显赫。形容名声极大。也作“鼎鼎大名”。
拔山扛鼎: 扛:举起。鼎:古代用来烹饪的器皿,为青铜所制。形容力大无比。也作“拔山举鼎”。
力能扛鼎: 扛: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;鼎:三足两耳的青铜器。形容气力特别大。亦比喻笔力雄健。
染指于鼎: 鼎: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,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