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歇后语】:心口窝生笋子;肚脐眼上长竹子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同"成竹在胸"
【英文】:to have a well-thought-out plan beforehand
【德文】:für etwas schon ein Konzept haben
【成语故事】: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,苏轼习惯画墨竹,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。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,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,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,栩栩如生。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"成竹已在胸"
结构:主谓式 感情:褒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;必先得成竹于胸中;执笔熟视;乃见其所欲画者;急起从之;振笔直遂;以追其所见;如兔起鹘落;少纵即逝矣。”
毛委员胸有成竹,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。 陈伯钧《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》
北宋画家文同,字与可。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,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。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?原来,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,无论春夏秋冬,阴睛风雨,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,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,叶子的形态、颜色,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,铺纸研墨,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。目积月累,竹子在不同季节、不同天气、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,只要凝神提笔,在画纸前一站,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。所以每次画竹,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,画出的竹子,无不逼真传神。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,他总是谦虚地说:“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。”有位青年想学画竹,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,前往求教。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,其中有两句:“与可画竹,胸中有成竹。”故事出自北宋苏轼《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》。“胸有成竹”,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,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;又比喻遇事不慌,十分沉着。
以"竹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竹篮打水: 比喻白费气力,劳而无功。
竹报平安: 凭借竹子报告平安。比喻报平安的家信。
竹篮打水一场空: 比喻白费力气,没有效果,劳而无功。侧重于用的方法不合适。
竹马之交: 竹马:小孩当马骑的竹竿。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。
竹头木屑: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。
以"胸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昂首挺胸: 抬起头,挺起胸膛。形容斗志高,士气旺。
成竹在胸: 见“胸有成竹”,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。
了然于胸: 了然:了解、明白。心里非常明白。
昂头挺胸: 抬起头,挺起胸膛。形容斗志高,士气旺。参见“昂首挺胸”。
跌脚捶胸: 用脚跺地,用拳敲打胸脯。表示气愤、着急、悲痛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