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不屈不挠

    拼音:bù qū bù náo 不屈不挠朗读
    反义词: 卑躬屈膝 奴颜婢膝

    解译

    屈、挠:弯曲,比喻屈服。不屈服。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,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。也作“不挠不屈”。

    用法

    【歇后语】:铁人遭棍打

   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顽强

    【英文】:keep one's chin up

    结构:联合式 组合:ABAC式 感情:褒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乐昌笃实;不桡(挠)不离(屈)。”

    示例

    教皇捉了他回,他在堂上不屈不挠,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。 清·颐琐《黄绣球》第二十九回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他那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,令我们佩服!
    • 2、他的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。
    • 3、我的爸爸不屈不挠的拼搏才有今天的成就。
    • 4、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,他仍然不屈不挠地斗争。
    • 5、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救灾中显示了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。
    • 6、只有不屈不挠的精神,才能战胜一切困难。
    • 7、成功也很简单,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:不屈不挠,坚持以底。
    • 8、面对歹徒,他不屈不挠,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,终于制服了歹徒。
    • 9、为什么我不做了呢?因为我没有海伦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    • 10、中国人民,百年以来,不屈不挠、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,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,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。

    成语故事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叙传下》 乐昌笃实,不能不离。遭闲既多,是用废黜。释义:“挠”,弯曲,屈服。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,不低 头。故事: 王商,字子威,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,是汉成帝的丞 相,他为人耿直,作风正派。汉成帝三年的秋天,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, 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。刹时间,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,争相逃命。消息传到宫中,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,商量对 策。成帝的舅父、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,劝成帝、太后赶快躲到船 上去准备撤离。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。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,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,一定是谣传,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,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。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 见,过了一会,城里也没见大水来,谣言不攻自破,城里的秩序也慢 慢恢复了。调查下来,确实是传言失实。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 赏。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,因此心怀不满。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,是琅那太守,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,王商要办他的罪,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,替杨肜说 情,为他开脱。王商坚持原则,免去了杨肜的官职,王凤更加怀恨在 心,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。于是他勾结了同伙,诬陷王商。汉成帝 最后听信了谗言,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。但是,是非自有公论。《汉书》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 对王商的评价是:为人诚实公正,不屈不侥。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 正的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挠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曲枉直: 指矫正曲直。

    喉捩嗓: 指违腔走调,不合声律。

    直为曲: 将直的拗成弯的。比喻变刚强正直为阿世取容。

    腮撧耳: 抓搔腮颊,揪扯耳朵。形容慌乱焦急。

    以"不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进可替: 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同“进可替否”。

    献可替: 献:进,提出;可:正确的;替:废,更换;不:通“否”,错误的。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