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

  • 藩镇

    拼音:fān zhèn 藩镇朗读

    简解

    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,掌管当地的军政,后来权力逐渐扩大,兼管民政、财政,形成军人割据,常与朝廷对抗,历史上叫做藩镇。

    网络解释

    藩镇藩镇,亦称方镇,是唐朝中、后期设立的军镇。藩是“保卫”之意,镇是指军镇;唐代朝廷设置军镇,本为保卫自身安全,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,大量扩充防戍军镇,设立节度使,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,时称天宝十节度。

    详解

    唐代在边陲各地设置节度使,镇守土地,抵御外侮,称为「藩镇」。
    唐.玄宗〈赐崔日知往潞州〉诗:「藩镇讴谣满,行宫雨露深。」《初刻拍案惊奇.卷四》:「此术既不易轻得,唐之藩镇羡慕倣做,极力延到奇踪异迹之人。」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唐代中叶,藩镇割据的现象十分严重。
    • 2、元和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宪宗强化了对藩镇的控制。
    • 3、宪宗皇帝敉平藩镇,诛戮叛乱毫不留情,英明果决不下太宗,在用刑上却是慎重宽仁的多。
    • 4、藩镇节度使是军政合一的地方长官,一般是不能直接参与中枢事务的。
    • 5、日本当时正处于藩镇割据的局面。
    • 6、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