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

  • 梆子

    拼音:bāng zi 梆子朗读

    简解

    ①打更用的器具,空心,用竹子或木头制成。
    ②打击乐器,用两根长短不同的枣木制成,多用于梆子腔的伴奏。
    ③梆子腔。

    网络解释

    梆子梆子,又名梆板,中国打击乐器。约在中国明末清初(十七世纪),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。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、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。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,直径4厘米,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,长20、宽5-6、厚4厘米。戏曲四大声腔之一,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。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  详解

    古代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响器,敲击时发出声响,用来召集群众、报警或巡夜打更。
    《水浒传.第二回》:「找庄上打起梆子,你众人可各执鎗棒,前来救应。」《三国演义.第一一回》:「梆子响处,箭如骤雨射将来。」

    乐器名。由两根硬木棒组成。音响脆而坚实,为梆子戏的主要击节乐器。梆子腔的简称。参见「梆子腔」条。
    如:「陕西梆子」、「河南梆子」。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他们演唱时只有梆子击节、锣鼓伴奏,故又称“千板秧歌”。
    • 2、清朝同治以后,中路梆子的名气愈发响亮。
    • 3、上党梆子有一套独特的表演程式和艺术风格。
    • 4、清乾隆时期,上党梆子已是一个成熟剧种。
    • 5、击柝,就是用一个木头做的东西,打木头梆子,打更。
    • 6、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,又叫“梆子腔”,俗称“桄桄子”。
    • 7、河北梆子与豫剧同属于大梆子系统下的两个分支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