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循“因也者,因人之情也。人莫不自为也,化而使之为我,则莫可得而用矣。”——《慎子·因循》,这是道家用世的基本方法,它的基本含义是顺应万物天性,“不为物先,不为物后,与时迁移,因物变化”——(司马谈 -《论六家要旨》),不法古,不循今,利用万物和万民的天性达到治国的目的,而不是今天所说的因循守旧。
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。
《后汉书.卷三四.梁统传》:「自高祖之兴,至于孝宣,君明臣忠,谟谋深博,犹因循旧章,不轻改革。」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史传》:「及班固述汉,因循前业,观司马迁之辞,思实过半。」
敷衍慢怠。
唐.韩愈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〉诗:「多才自劳苦,无用祗因循。」元.关汉卿《哭存孝.第二折》:「我这里傍边侧立索慇懃,怎敢道怠因循!」
悠游闲散。
唐.罗隐〈寄第五尊师〉诗:「苕溪烟月久因循,野鹤衣裘独茧纶。」唐.韩偓〈拥鼻〉诗:「却要因循添逸兴,若为趋竞怆离忧。」
蹉跎、延误。
唐.白居易〈和微之诗.和栉沐寄道友〉诗:「因循掷白日,积渐凋朱颜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