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老师讲中庸17

……下一句孔子说:“吾学殷礼,有宋存焉”,宋国是殷商的后代,我们晓得历史上有三个时代不同:“夏尚忠”,夏朝的文化尚忠,也可以说“夏尚质”,物质那个质,很本质很朴素的,那么注重在现在讲科学的精神。殷商的时代,“殷尚鬼”,宗教性很严重,就是说宗教的情绪,对于鬼神之道的非常严重,殷尚鬼。“周尚文”,周代的文化整个是重视人文文化,这个是三代的不同。这三代就是千八百年,几个中间的你看历史的沿革、演变,一步一步的演变,换句话我们了解了先民,自己民族文化的成份,同我们个人思想血统里头、我们下意识里头都具备有这些东西。所以在春秋战国的时候,杞国虽然地方很小,还保留夏朝的这个科学的精神,那么后来所以在燕赵战国一带就发生了神仙炼丹之术、天文地理这些学问,所以都在燕赵、在北方发展起来。
另外我们看到一个人,比孟子早一点点,比孔子迟一点——墨子,所以我们现在手里拿到《墨子》那一本书,觉得这个文章好别扭!经常有人问:墨子怎么写得那么别扭呢?(其实)不然,墨子是宋国人,宋国的文字。我们“四书”所用的是孔孟、齐鲁的文化。《老》《庄》是南方、楚国的文化,南方文化文学境界、哲学境界都很高,很优美!所以你看研究《墨子》,墨子里头,诸子百家的著作,孔孟也提到鬼神,那么始终有个态度:“敬鬼神而远之”,偏重于人文思想。可是在墨子里头因为承受殷商文化后人,喜欢谈天,喜欢说鬼,所以墨子、敬子的思想相通,“兼爱”。所以韩愈说“博爱之谓仁”是“兼爱”墨子思想来,韩愈是研究墨子的专家,所以韩愈儒家的东西就是墨家的东西。墨子讲“兼爱”,讲“尚同”,也讲“尚鬼”,很重视这个鬼,所以尤其是在政治的权力上,非常重视宗教的情操、宗教的信仰。墨子是尚鬼,宋之后。
所以孔子说我想研究殷商的文化,因为孔子本人也是宋之后、殷商之后,不过呢祖先搬到齐鲁来。在现在,我说的比较在资料上可以考据得出来的是周代的文化,“吾学周礼,今用之”。他说现代时代整个周代是人文文化的社会,人文文化的天下,“吾从周”,我现在在文化思想上我绝对赞成人文文化,跟到周代的走。但是孔子拼命研究譬如《易经》这方面学问,说孔子是走夏朝的文化。因此讲我们中国人过了三千年的过年,正月、阴历的过年,穿新衣,带新帽,这种过年叫做“夏历”,夏历就是我们现在过的习惯,阴历的正月为岁首,为一年的开头。假使是殷商的历法呢,以阴历十二月为岁首,周朝是十一月为岁首,殷商的历法是十二月作为一年的开始,那么殷尚鬼,宗教情绪,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还是重十二月,你这样一研究啊,世界的人类文化差不多,那搞鬼事的都搞鬼事,搞人事的都搞人事,我们的正月过年玩龙灯这是人事;十二月过年的啊,玩圣诞节啊,同殷商所搞鬼神之事,这个人类文化一研究起来,再加上印度、埃及,是关联的,越研究越有趣,越有趣你越到钻牛角尖里,你要变书呆子了;赶快要爬出来,要懂得人事,孔子做学问就在书堆子里要爬出来懂人事、人文之道,所以说“吾从周”。
那么这一段研究完了,我们晓得,说孔子“生乎今之世”,绝对不主张“反古之道”,但是“反古之道”并不是说推翻了传统,必须要知道传统,不知道传统也就是反古之道。所以传统的文化历史不能放弃的。不过在人文文化的重点上他是建立崇拜周公的文化,建立制度,因此再说明理由,下一章:
王天下有三重焉,其寡过矣乎!
他说一个人对天下,王(wang4),这个王,不是讲做皇帝,“王”字加一个“日”——旺,兴旺,拿现在讲,复兴、振兴这个世界,有三个重点,这三个重点中间一个最重要的重点是什么呢?“寡过”,少错误,一个人少犯错误。现在我们有一个拿人文文化的理想,西方人的观念,因为西方尤其是美国人的观念:“多去尝试,没有关系,错了,错了再改正,不然没有进步。”——错不得的啊!小玩意儿你多去尝试,错了再改正;把手表拆了,研究研究,搞错了,再去买一个,好办!没有钱,衣服当了去买。——天下大事不能尝试的!所以古人重寡过,少犯过错,就要智慧支持。现在我们讲一切的文化跟着西方走:尝试,没有关系,有创造;错了,错了再改。再改啊,一失足成千古恨,再回头已百年身!我们看了几十年,很多的错误,到了再改永远改不了啦!那个头已经变成屁股了,把屁股变成头,改不起来的啊!没得办法。所以呀,这个地方,人不可以不学无术,要多读书——博学之、审问之、慎思之、明辨之——智慧。所以他说“王天下”有三个重要,“其寡过矣乎!”他说做人要审问,真正重要的“寡过”。纵然人不能无错;少错,一切学问的道理,就是修养到自己少错。说一个人绝对无过、没有错,不可能!除非圣人;圣人不可得,很少,人寡过就是圣人,错误越来越少。
下面一节:
上焉者,虽善无征,无征不信,不信民弗从。下焉者,虽善不尊,不尊不信,不信民弗从。
他说,有些太高明的人,上等的人,“虽善无徵”,虽然很好,没有办法考据了。这个“上焉者”也可以代表上古的历史,也可以代表一个人。上古的历史啊,中国上古是好,是了不起,你看老子推崇我们的上古时代、上古历史,孔子也在推崇,但是真正资料不够具全,所以孔子写中国历史只好从尧这里划一代,开始,连黄帝他都不敢碰;不是孔子不敢,是孔子小心,另外黄帝资料欠缺得太多了,这个老祖宗已经没有办法研究了;资料能够找得到,孔子是讲资料主义、实证主义,从尧开始。道家的历史文化、中国人,从黄帝开始。再古老的道家文化从三皇五帝、盘古老王开天地开始,那就越来越远了。那么在中庸讲,“虽善”,好是好;“无徵”,没有办法拿证据,“无徵(就)不信”,没有经验的,使人不相信。既然使人不相信,“民弗从”,一般人们不会照这个办法走的,一般人们因为要拿证据,讲实际。
普通的资料,或者普通人,他说“上焉者”,刚才上面我们讲到老祖宗黄帝,历史上传言很多,证据不够;讲人,就是黄帝啊、三皇五帝啊这些“上焉者”都没有办法拿真实的证据,所以一般人不容易相信,乃至到现代的学者完全推翻古代,怀疑。“下焉者”,拿人来讲就是孔子,他没有当皇帝,在下位;也可以说现在当代的历史,“虽善不尊”,虽然很好,但是还不值得人们尊重,一般人们对信仰力量还不够,“不尊”,不尊重他、不宝贵他,自然不相信。不相信,一般人们也不会跟到这个思想,跟到这个路线走的。
故君子之道,本诸身,徵诸庶民,考诸三王而不缪,建诸天地而不悖,质诸鬼神而无疑,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。
就是讲要创造历史,建立一个文化,开创一个时代,非常慎重,有几个必要的条件,条件是什么?“君子之道本诸身”,需要自己本身的修养做起,你本身的学问道德的内养没有,光要读书有知识,没有内养不行;要“本诸身”,从你的身心上做起;“徵诸庶民”,然后你的修养成功了,也要使一般人们照这个方法、照这个学问去做,得到了好处,今后能够有经验,使大家都能够做得到,用起来都方便。然后要注意传统的文化,“考诸三王而不缪”,乃至到了夏商周三代,就是说,从传统文化这一千多年以来,都要对一下,没有错,不违反传统,是在传统地演变、创新,创造一个新的时代,并不是走老路;可是并没有脱离这个来根。然后嘛,“建诸天地而不悖”,它摆在宇宙之间,变成一个真理、人文的真理,永远不变的,一个时代纵然推翻它,想打倒它推翻它,你打倒不了、推翻不了,你推翻一年半年、两年三年,你又想走它这个路道,因为这是真理,真理是不变的,所以“建诸天地而不悖”。 “质诸鬼神而无疑”,甚至于说,在神秘的这一面,鬼与神宗教性的,乃至于说跟上帝两个并立,跟佛菩萨两个并存的,所以这个也不是空洞的思想与信仰,要“质”,实际到达、求证到,有精神看不见的另外的一面,“质诸鬼神而无疑”。
“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”。然后你所建立的文化事业,流传于百代,至千秋万代。“百世”,形容之词,真的讲“世”,在中国上古文化三十年是一世,小的;大的是三百年到五百年,所以百世这个是形容,就是百代,他说,要经历几百万年,未来的历史,有大圣人、成功人出来,其同,人同此心、心同此理,真理只有一个,完全一样,要吻合,才行。
那么,他说了原则,下面倒转来,翻转来一句一句地解释:
质诸鬼神而无疑,知天也;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,知人也。
就是讲告诉我们学问修养的道理。所以很多人学佛打坐,乃至有些人来问:究竟有没有鬼啊?有没有菩萨、佛啊?有没有灵魂啊?有没有上帝啊?有没有?我说都有。那怎么看得到啊?你到那里才看得到。你不跟上帝俩一样,看不到上帝;你不跟菩萨俩一样,看不到菩萨;你不像鬼么,所以你也看不到鬼。都有。
这就是我们禅宗佛教里头有个故事:有一位读书人,去问一位大和尚大禅师。先看到一位大和尚,悟了道、得道的、大彻大悟的,他说:“师傅啊,有没有鬼啊?”那个大和尚看看他:“没有啊!空啊!”打坐了。“哦!”他说,“很好。”不过心里头还是有问题。后来又碰到一位大师,他们两位都是师兄弟,都是悟道了得道的高僧,对这位师傅说:“师傅啊,有没有鬼啊?”“有啊!怎么没有?”他说:“那就奇怪了!”“什么奇怪啊?”他说:“我问了你大师兄,你大师兄某某人都得道的呀,他说是空嘛,没有啊!你讲鬼有啊!你们两位师兄弟都一个师父出来,都得道悟道的,怎么搞的啊?”那个老和尚说:“我师兄讲‘没有’,对的啊!你不懂啊?”他说:“那怎么懂啊?”“你有没有老婆啊?”“我有啊!”“我师兄有没有老婆啊?”“没有啊!”“所以我师兄说‘没有’对的啊!是没有嘛!”(众笑)就是这个道理!所以鬼神之道啊,必须要证到,你也问不到有没有,你要学问之道能够知天,超越了身心以外、天道,拿佛家就是直到法界,证到了,证到了超越了这个身心,这就是知天,那么你才晓得有鬼神、有仙佛、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都懂了,所以“质诸鬼神而无疑”。“质”,就是兑现的,证到与鬼神相往来,没有怀疑之处,那你要悟道,所以儒家讲“知天”就是佛家道家禅宗所讲,你要悟道了,你可以知天了。
你要把自己学问、文化、修养到达了,流传到千秋万代。真理是不变的。拿人道来讲,永远是如此,现在如此,将来也如此,就是真正懂得人事。所以我们活一辈子,我经常跟大家说笑话,有些人恭维:“老师早,老师好,老师不得了!”我说是不得了:天上懂一半,地下全知,就是中间不通人事,有什么不得了?做人最难啊!中间不通人事,那随时都在烦惑中,所以要“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”,不惑是没有烦恼、没有疑惑之处。人事是全知,真能到了人事全知啊,“尽人之性,尽天之性”,形而上的道理你都懂得了,所以天人是合一的。
现在他提出了两个问题,说真正的学问修养中庸之道,上能知天,不是天文的天——形而上,证到了那个道体;下能知人,人格的完成,也就是圣人之道的完成,所以圣人之道离不开人道的完成。他提了这个要点以后,告诉我们:
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,行而世为天下法,言而世为天下则。远之则有望,近之则不厌。
这个目标就是中国文化告诉我们一个读书人,不管男的女的、男性人女性人都一样,读书人人生的目的是修养到这个。不管你事业做什么,你乃至去种菜去、去捡垃圾没有关系,那是职业的不同,你要真是够得上读书人,你的人生观要做到什么呢?做到“动而世为天下道”,你的行为、行动,永远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做天下人的原则、规范、标准。“行而世为天下法”,你一生所做的行为、所做的事情,永远留传在历史上给后来人效法。不单只是钦佩、恭维,要效法你。譬如像孔子、孟子,譬如大家学佛,佛也是人也,他的一生的道德、修养,我们始终所谓学佛,效法他,就是说“行而世为天下法”。“言而世为天下则”,你的言,就是说话,代表你的文字留传下来,你的文字、言语、思想留传到后代,永远给后人遵守的原则,重视、遵守的,这个才是人生完成了一个人,才不愧是一个知识分子受了教育。
所以我经常鼓励青年同学们,搞了半天你们自己人生观,想做一个什么人搞不清楚耶!你说我想做一个混蛋,混什么蛋呢?只要有钱就好。也对!有时候要你抓钱么,好像又没有这个本事;没有这个本事你就安静一点嘛,又不肯安静。一下呢动辄就要度众生啊、救世救人,度个什么啊?要看清楚。一个人修养,“动而世为天下道,行而世为天下法,言而世为天下则。”还没有,没有做到。
“远之则有望”,离开了他,永远是一个目标,有个希望。譬如孔子,譬如孟子,譬如现在西方人相信耶稣,他有个目标的,一个人的影子,这个人格的影子始终把你画在那里。譬如宗教的每一个教主,你今天不在佛的庙子上,那个佛的阴影,那个阴影是个好的阴影,在你思想的血液里头,永远建立是个高尚、超越的标准。所以“远之则有望”。
“近之则不厌”,你亲近他接近他,越来越有兴趣,没有厌烦。他说这个样子才是人生修养的完成。
刚才我跟大家同学们介绍,我说要学写文章啊,要学子思,写自己的父亲、写自己的祖父很难写哦!怎么写?说我的爸爸好伟大!我就懒得看了,谁都讲“我的祖父怎么样”。如果子思那么一写,没有意思了!他一个字都不提,只说明人生的道理,你看把当时所对孔子的怀疑、所有的问题都答复了,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效法的道路,这就是你多读书,你就看出他的文字的手法。他并不是有意的,很纯朴、很自然地写下了,而且他了解他的祖父这个传统的思想最切实了,所以他自己修养继承了孔子、祖父的这个真正的法宝,他得到了,所以他非常平实地说出了。那么下面引证了《诗经》来说:
诗曰:「在彼无恶,在此无射,庶几夙夜,以永终誉。」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誉于天下者也。
引证周颂,周代的一首诗中间的几句话。他说一个人做到随便正反两面,在那一边没有讨厌,不为他讨厌;在这一边没有被他难过,反正这个人从容中道,怎么样都对。“庶几夙夜”,昼夜都在道中行;“以永终誉”,永远保持在历史上,在历史人类文化高明的声望。
“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。”他说一个人修养没有达到这个程度,要想在历史文化万古留名、万古流传,是不可能的,必须要真的道的修养、道德修养到家。那么为什么我们再三强调讲,子思这个文章是答复天下人对他祖父所提的怀疑的问题,也说明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之所在,为什么呢?他一路写到这两段,写完了,提出来说明孔子、他祖父所走的学问思想的路线:
仲尼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,上律天时,下袭水土。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,无不覆帱。辟如四时之错行,如日月之代明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。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!
你看,如果他写“我的祖父孔子多伟大”,没意思了!下面,把文化建立理由,他并不有意在捧祖父哦!话说回来,他只是说明我们老祖宗传统下来这个祖父的作风、文化怎么样。因此到这里,说明孔子,孔子号仲尼;要晓得,一个孙子、儿子在古人是忌讳,上古父母、祖宗的名字不能叫,只能叫祖宗父母的“号”,必须要叫“号”。后来也不行了,秦汉以下不行了,秦汉以下更避讳。所以在上古你看子思讲“仲尼”,子思一直叫他祖父的号,“祖述尧舜”,他说孔子的道统、学问的精神,他推崇上古的源流,祖述尧舜之道。尧舜之道的精神,那么《大学》《中庸》我们都讲过了,大概是他的精神,历史的事迹在孔子本身都不敢多说,因为有些资料觉得不够,所以他说“孔子祖述尧舜”,以尧舜的文化传统来的。“宪章文武”,他的制度,“宪”就是效法的、不可变的一个原则,“章”就是文章。就是说他的方法、研究的方法,人文文化,以文王、武王的这个周朝的文化为基础,那么孔子“上律天时”,不但如此,上面他研究天文,孔子对于中国的天文有最深入的研究,科学上的天文他有深入,哲学上的天文在《易经》里头也有深入。换句话说,孔子对于天上事全知了,天文的道理全知,所以“上律天文”,与宇宙的法则他全知,那么这一句话要引申发挥起来就麻烦了,起码要讲十几个钟头,大概可以介绍他的纲要,他对于天道的看法,到现在来都是万古不变的一个原则。所以《易经》上面所讲天人之际的关系、四时气候的变化、物理的变化,都在《易经》那个法则象数的部分。所以孔子理、象、数已经是非常高明了,能知过去未来。但是这一门的学问啊,子贡、子夏、子路都不知道,他只传了一个弟子,所谓七十二门人里传给商瞿,所以真正孔子的易经的上知天文下懂地理,这个学问只传给了商瞿。
那么他说“上律天文,下袭水土。”拿我们白话给他翻一翻,这两句话就是说上通天文、下知地理,他的学问无所不知,形容孔子的伟大。“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”,他说他的道德的学问,道德与学问两方面像这个天地一样,包含了万有,所以载育万有、保持万有。“无不覆帱”,万有没有哪一点不受他的恩惠,盖覆、遮起来、打雨伞一样,都靠他盖覆。“辟如四时之错行”,但是讲孔子的一生,非常伟大哦!虽然他当时没有去当皇帝,你要晓得,你研究孔子非常有趣哦!他当时拿后代讲随时可以革命、随时可以当皇帝,他不干;你要晓得经常跟他是——那个时候全国的中华民族的人口没有多少,充其量几十万,或者勉强有现在台湾人口那么多一点点,当然很难统计,不可详细。可是孔子有三千弟子,经常跟着他的基本部队,周游列国,到某个国家去,说一带带来几千人,吓死了!里头啊子路是军事人才、专家,子贡是财经的,样样都是第一流的,所以每个国家都不敢,都是送钱,“请你走吧,不要过境。”到了飞机场,赶快送钞票,“欢迎!只能过境,请你走了!”那么像子路几次跟孔子提出“干了!”老师啊!何必呢?这个时代这些人都是……我们拿下来我们来做就是了嘛!始终没有这样做。所以孔子并不是倒霉,他是“不为也”,不可以这样做。如果他拿后世人讲,他要动一下,点一个头,你看他有许多弟子,譬如说子夏,在鲁国当时是陆军总司令,他好多弟子都是带兵的、掌大权的。还有个学生说:“老师啊!”有人在论语上都会看到,“有人在毁谤你,我现在的权力立刻可以要他的命,杀死他,全家都杀光,老师啊你看你的意思?”孔子说:“不可以!不可以!”绝对不赞成,你权力尽管如此,不能这么做。此所以你要研究孔子,他是有这样的非常伟大,所以他所谓称“素王”,没有土地、没有政权的皇帝,同佛一样;佛家称佛是“空王”,传经说法,永远万世的人天的师表,所以是“空王”。孔子是“素王”,“素”是干干净净的。可是啊,千秋万代的,连帝王看到孔庙都要跪拜的,都要行礼,有这个权威。何以成功呢?道德、学问、修养。
所以他下面讲:“辟如四时之错行”,怎么叫错?那么错开,春夏秋冬错开,春天、夏天、秋天、冬天,每天的冷热气候,这个宇宙有自然的规范,到了某一个时候应该是秋天就是秋天,错开。这就是讲人生,就要晓得,读书这一句话就要懂哦!人生要知道四时之错行,说我现在是很倒霉的时候,哎呀!你就倒霉一点啦,退让一点,倒霉就站开一点;倒霉了偏要在不倒霉里头晃两下,那就是人家在夏天,你在那里冬天穿个皮袍,在那个夏天里头转来转去,不对了!你要穿皮袍到冷气间去么,最冷的地方去。四时错行,做人要合时。“如日月之代明”,所以书读懂你就懂得做人了,太阳、月亮一样,白天是太阳在管事,晚上是星星月亮管事,那个星星和月亮那么大的亮光偏要在白天太阳大的时候拿来晃两下,那不是自找麻烦、自找倒霉吗!所以啊,“日月之代明”,他交代、互相交代,这个时候应该:“哎,我这个光芒要少一点啦!到了晚上,要给星星们亮相啦!”太阳夜里还出来亮相这个太阳太不懂事了,那个星星怎么办呢?永远也亮不了相了!有时候也要给人家小小亮相一把。所以“日月之代明”。
“万物并育”,包含了一切。你到嘉义看看,水火同源,这一边可以冒火,这一边可以流水。“万物并育”,好的坏的共同生存;山前有补药,山后有毒草,毒草跟补药俩并生。但是在天地的境界,好的坏的都是我的孩子们,都应该包养他,都应该教养他,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”,各有各的范围,共同的生存。“道并行而不相悖”,这是中国人的胸襟,管你什么宗教什么道,只要你劝人为善,都是排排座、请上座、吃果果,没有关系,你都是好人,好人都拜拜,没有关系。其他的有些民族的文化不行哦!你那个是魔鬼,我这就是对的,你那个就是魔鬼;信我则得救,不信我则下地狱去!就是那么干。中国文化“道并行”,好的坏的一样,“而不相悖”,因为他的基本原则都是劝人教人学好,这个不违反。
所以他说你看这个天地的伟大,“小德川流”,一个人学问小一点、道德浅一点,影响一个人,细水长流、慢慢来,做好人做好事,慢慢可以影响人,因为我只有慢慢的力量。“大德敦化”,就敦化南路那么大,哈!就是大德了,所以敦化,就是真正的大德就是一起来,做的这个教化来的大!现在这一段文章描写天地宇宙之中,他的功能,代表了人生的道德,也代表了圣人的境界,也说明了孔子的胸襟。“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!”换句话说,孔子的伟大就是这样伟大。
这一节虽然是讲圣人境界的伟大,天地的包括的万有,但是也是给我们值得效法的,就是整个是人生的标准。我们今天讲到这里为止,因为早五分钟(下课),下面一章继续下去啊,一次讲不完,留到两次把它切断了很麻烦,所以早五分钟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