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穆宗同治经历了哪些事件?同治在位期间对清朝有什么功绩?

同治帝在位期间经历了哪些事件?同治皇帝最后是怎么死的?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
同治皇帝简介:

清穆宗爱新觉罗·载淳(1856年3月23日-1875年1月12日),清朝第十位皇帝,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,年号“同治”。咸丰六年(1856年)三月二十三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,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,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。1861年—1875年在位,在位13年。

同治帝在位期间,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,剿灭了西、东捻的作乱。并且先后平定陕西、甘肃的回变,同时兴办洋务新政,史称“同治中兴”。同治十二年(1873年)同治帝亲政,同治十三年(1875年)一月十二日崩于皇宫养心殿,终年19岁。庙号穆宗。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,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。

同治生平经历介绍:

咸丰十一年(1861年)八月二十一日,咸丰帝病危,召御前大臣怡亲王载垣、郑亲王端华、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、匡源、杜翰、焦祐瀛代写珠谕,立载淳为皇太子,并命上述大臣赞襄政务。载淳生母那拉氏和钮祜禄氏尊为皇太后。第二天咸丰帝去世,6岁的载淳即位,年号祺祥。

咸丰死后慈禧太后勾结奕訢发动北京政变,捕杀肃顺、端华和载垣,斥革其他五人,两宫太后垂帘听政,改年号为同治。同治帝在位13年,前12年是在两宫太后垂帘的情况下虚坐龙椅的傀儡皇帝,最后只亲政了一年。同治帝即位之初,清政府利用湘军并借列强之师助剿太平军,同治三年(1864)将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了下去。接着李鸿章率淮军于同治七年将捻军也镇压了下去。

19世纪60年代开始,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等办起了洋务,以建立新式军备为中心,并创办了一些为它服务的民用工业、交通运输业。洋务运动与镇压太平天国为清朝赢来了“中兴”。然而同治帝与这一切毫无关系。同治幼年,政事由两太后管理,同治帝只是读书。朝廷对同治帝的读书十分重视,派礼部尚书祁寯(jùn)藻、管理工部事务前大学士翁心存、工部尚书倭仁、翰林院编修李鸿均、编修李鸿藻教授汉文,礼部尚书倭拾珲部、左侍郎伊精阿臣、兵部尚书爱仁均教授满文。

辛酉政变

同治继承皇位后,在位的13年间,主要发生了四件大事:第一件是即位当慈禧太后年发生的辛酉政变;第二件是清军攻占南京,太平天国失败。大家对此很熟悉,就不讲了;第三件是同治新政;第四件是重修圆明园。下面讲辛酉政变。在上文提到,咸丰皇帝的第三错,是临终前错定了顾命大臣。它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引发了“辛酉政变”。

当时,朝廷主要分为三股政治势力:其一是顾命大臣势力,其二是帝胤势力,其三是帝后势力。三股政治势力的核心是同治皇帝,哪股政治势力能够同帝后势力相结合,它就会增加胜利的可能性。当时朝廷大臣实际上分为两部分:一半在承德,另一半在北京。即:前者是以肃顺为首的“承德集团”,后者是以亦訢为首的“北京集团”。

在北京的大臣,又发生了分化,一部分倾向于顾命大臣,大部分则倾向于帝胤和帝后势力。从而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。“承德集团”随驾,主要人物有赞襄政务八大臣:载垣、端华、景寿、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、匡源、杜翰、焦祐瀛等。文祥,满洲正红旗人,道光进士,军机大臣。英法联军逼京师,咸丰帝决定巡幸热河。文祥“以动摇人心,有关大局,且塞外无险可扼,力持不可”,而被留守京师。军机大臣中独其一人被排除在赞襄政务大臣之外。

新政政策

同治朝遇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:在国内处于“太平天国”与“义和团”两同治帝次重大社会动荡之间,在国际处于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,如同处在两次大风暴中间的缓冲期。同治之前的道光、咸丰,之后的光绪、宣统,都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。这就给同治朝实行新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。日本明治维新也正在此时。

两宫太后垂帘听政、议政王奕主持政务,互相配合,推行新政。在奕集团的主持下,新政的主要措施是:成立总理衙门、设立同文馆、办新式学校、派人出洋、办厂开矿、修筑铁路等,实行学习西方近代化举措,开始走向开放、进步。

培养洋务人才

开办外国语学校、实业学堂、近代军事学校、派遣留学生等。同治朝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(4张)式学校最早者是京师同文馆。从京师八旗子弟中选出10名学生,教员则由英国教士包尔腾担任。同文馆除了聘请洋人教授外语,还请徐树琳教授儒家经典。

同治朝开设的新式学校,还有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、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等。福州船政学堂又称“求是堂艺局”,是同治五年(1866年)由左宗棠主持福州船政局时附设。这所学校是近代较早开设的一所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的新式学校,同时又有军事学校的性质,以培养海军和造船人才为目的之一。

派留学生出国

同治十一年(1872年),首批30名“幼童”奔赴美国留学,史称“幼童出洋”。同治年间留学之风兴起,与容闳(hóng)分不开。容闳(1828~1912年),广东香山(今中山)人,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入澳门马礼逊教会学堂读书,家长想让他学成后做买办。后该校教员、美国人布朗回美国时,容闳随他去了美国,成为近代早期留学生之一。

容闳提出并把他们分别安排在美国平民家庭中生活。美国的教师、医生、绅士们纷纷把中国幼童领到自己家中,每个家庭对幼童都关怀备至,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吃住条件,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。他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。

但是留学生,清政府派往美国监督留学的官员陈兰彬等,以留学生学运动、学跳舞,不穿长袍马褂而穿西服,不行跪拜留学生礼而行握手礼,甚至于有的学生剪了辫子等,认为“他们纵能学成归国,非特无益于国家,亦且有害于社会”,向清廷建议将留美学生撤回。他们在美国虽未完成计划的学业,但都受到西方的教育。这些留学归国的青年,后来逐步成为中国政界、军界、学界、工商界等方面的知名人物和科技骨干,为中国近代建设做出了贡献。

据不完全统计:从事行政和外交者24人,其中成为领事、代办者12人,外交次长、公使2人,成为总长者1人,内阁总理1人;加入海军者20人,其中成为海军将领者14人;从事教育者5人,其中成为大学校长者2人;从事实业者30人,其中成为工矿负责人者9人、工程师6人、铁路局长3人等。

同治皇帝是怎么死的?

同治十三年(1875年)一月十二日,同治帝病逝,终年19岁,其寿命是清朝十二帝中最短的。同治帝的死因有不同说法:

一、梅毒说。这是民间说法。同治帝喜欢皇后阿鲁特氏。而慈禧太后要同治帝多接近慧妃。同治帝不高兴,常独处乾清宫。苦闷的他,由王庆祺导淫,与载澄微行,在宫外寻花问柳,引起性病。慈禧太后误作天花来治,最后病死,这种说法证据不足。二、天花说。这是官方说法。根据相关史料,时人笔记记载,多数史学家认同同治帝死于天花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