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实“草船借箭”为何跟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

作为历史小说,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对诸葛亮"草船借箭"的描写是极其生动的。小说中,诸葛亮借着满天大雾,把二十只战船开到曹军寨前擂鼓呐喊,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动,便派弓弩手放箭。结果,诸葛亮轻易地得到了十万多支箭,不仅挫败了周瑜的谋害,又直接削弱了曹操的军事力量。

不过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,赤壁之战诸葛亮并没有参加,而《三国演义》作为一部历史小说,为突出了诸葛亮性格、品德、功业等的积极方面,但又过于夸大,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、忠贞的代表,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。所以创造或者嫁接了好多故事到诸葛亮身上。

其实,要说赤壁之战诸葛亮的功劳,那就是他战前出使东吴成功劝说孙权出兵抗曹,至于“草船借箭”的故事,三国时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,但"草船借箭"之人并不是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

网络配图

曹操“借箭”给孙权,草船借箭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孙权身上。赤壁之战借宿五年后,在献帝建安十八年,曹操又一次率领大军征孙权,两军相会于濡须口。初次交战,曹军失利,之后双方成胶着之势。某日孙权见江面薄雾,便乘一艘大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营前观察军情。曹操生性多疑,不敢出战,即下令弓弩齐发,射击吴船。孙权的船因一侧中箭太多,船身倾斜得行将倾覆,孙权即令调转船头,让另一侧再受箭。待两侧受箭均衡后,即安然返航。裴松之在注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第二》时,曾引用《魏略》说:“权乘大船来观军,公使弓弩乱发,箭著其船,船偏重将覆,权因回船,复以一面受箭,箭均船平,乃还。孙权此次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曹营的情况,结果却被曹操强制“借”了一船箭。 从中可知,“孙权借箭”并非事先策划,而是一次偶发事件,也并无准备“草船借箭”中的“稻草人”,箭是直接射于大船的木板之上。故应该是一次偶发的“木船受箭”。

网络配图

其实在“诸葛亮草船借箭”之前已经有了“周瑜木船借箭”的故事。《三国志平话》说:“周瑜用帐幕船只,曹操一发箭,周瑜船射了左面,令扮棹人回船,却射右面。移时箭满于船。周瑜回,约得数百万支箭。周瑜喜道:‘谢丞相箭。’曹公听得大怒。” 《三国志平话》的作者大概更青睐周瑜,故让周瑜上演一出“木船借箭”的好戏。其间所说“约得数百万支箭”,已经是小说家的艺术夸张,试想一人射出十箭,便需十万人同时开弓,还未算射入江中的,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。

罗贯中主要就是根据这些内容成功的演绎了“诸葛亮草船借箭”的故事!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