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科举作弊手法 任你如何检查也查不出破绽

自古有考试就有作弊。古代国家举办科举考试,从来都是戒备森严,防止夹带,脱光检验,二十四小时考官轮流视察,在科技落后的古代,对于考试作弊似乎并不困难。但是在1858年,清朝晚期第一大科考舞弊案件中,有六分之一的录取考生被查出有问题,举国震惊。这种瞒天过海的作弊手法,到底有高明?

网络配图

卷子的笔迹虽然改了,但内容不会变啊,这纰漏就出现在内容上。考事先现和考官商量好,在哪个地方写哪些字。比如第一篇文章末端用历史2个字作结尾,第二篇结尾用很好看结尾,这样考官看了就知道是哪个考生了。这种方法就叫做通关节。

为确保无误,每个关节通常会有三四处字眼,考生确定好关节后,也可以写在纸条上递给考官,在条子上画三个圈或五个圈,意思是如果我考中了,就给您三百两或五百两白银。

在晚清这次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中,共惩处各级官员91人,主考官一品大员柏葰被斩首于菜市口。从此科场清肃三十年。对于作弊和防作弊,技术很重要,制度也很重要,但最最重要的还是人呐!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