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晋朝能一统三国的真正原因,并非曹爽无能!

司马懿自建安十三年(208年),以曹操丞相文学掾的身份出仕后,在曹魏政权中历任三超、两受顾命。与亲贵的密切交往、公事及婚姻关系,使得司马懿的权势网络深深根植于曹魏政权内部。

出将入相的崇高地位,使得司马懿通过辟举、保荐、拔擢等手段,将自己的故友亲朋及其子弟安插在朝廷各处,广纳贤才,收拢人心,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网。正始十年(249年)的高平陵之变,司马懿诛杀曹爽,独揽朝政,为魏晋易代奠定了基础。

有人说司马家能够最终建立晋朝是因为司马懿活得够久,而曹氏家族从曹操之后都是短命鬼,宗族中又人才凋零,最终大权旁落,导致三分归晋。这种说法虽然有些道理,但并不是主要原因。

其实司马懿最终能夺得天下的原因还得从曹操说起,董卓入京、天下大乱的时候,各大诸侯每天喝酒开会吹牛,只有曹操务实不务虚,不断招兵买马,又实行屯田制,让流离失所的百姓有衣穿有饭吃,从而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。

曹操在自己的领地内任人唯贤,唯才是举,不注重出身门第,这样一来就触及了士族门阀的利益。因为在当时,士族垄断了做官的渠道。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就已经算作社会精英。

汉代以来一直人才的选拔制度是察举制,简单说,就是推荐一些道德、才学都很高的人做官,这使得官员拥有了推荐权。做官的人自然会培养、推荐自己的后代做官,由此滚雪球般成为地方豪强。一些人为了做官就开始作秀,做出诸如“孔融让梨”的事,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孔融让个梨会闹得天下尽人皆知。

士族享受到做官的甜头,自然会用一切合法甚至不合法的手段保护住自己的利益,哪怕后代是猪要要做官。由于士族力量太强大,曹操只能既利用又打压,常常两者并用,这也造成了他晚年疑神疑鬼,杀人无数。崔琰、荀彧、杨修、孔融等人是魏国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,然而出乎曹操意料的是,曹操死后,他的儿子曹丕接受了陈群的建议,开始实行“九品中正制”。

曹丕的初衷原本是把选人、用人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,取消地方的推荐权,然后留一些名额给寒门子弟。不料,曹芳即位后,司马懿建立了“州中正”,简单说来,就是又把推荐权放回地方,更方便地方豪门垄断做官,造成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的局面。加上司马懿本身就是士族的代表,一直代表着士族的利益,在士族中深得人心。

所以在邓艾兵临成都城下,被称为扶不起的刘禅知道,有多少世家大族想投靠实行“九品中正制”的魏国。因为诸葛亮治蜀,用的是法家的那一套,蜀国士族过得很惨。诸葛亮为了打压士族,只能不断北伐,转移国内矛盾,增加凝聚力。所以,当非蜀国士族出身的马谡犯错后只能杀掉,不能给士族留下把柄。

正因为如此,刘禅心里清楚,他若不投降,说不定明天就有人打开城门,把他的人头献了。这也是司马懿之所以看起来在政治斗争中那么顺利的原因,并不是曹爽真那么无能,是士族清楚,司马懿掌权,他们会过得更好。因为士族掌握了政权,他们的后代肯定做官,不管多么无能。

这种选官制度导致大量昏官、庸官的出现,昏官、庸官又治理不好国家,必然引发战乱,这也是后来导致魏晋南北朝近400年大乱的根源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