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周皇帝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吗 将领们为什么会拥立赵匡胤为皇帝

对后周将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
赵匡胤我们很熟悉了,他是北宋开国皇帝。但是他的一生有很多争议,也留下了一些谜团,至今未解。他本是后周大将,但却在陈桥发动兵变、黄袍加身,建立了北宋,登基做了皇帝。

当时后周将领很多,为什么大家都要拥立他做皇帝呢?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。

1、赵匡胤战功显赫

赵匡胤显赫的战功,让他后来能得到众将士的拥戴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赵匡胤多次立战功,这样他就掌握了军权,有了军权发动兵变的可能性就增大了,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当然会支持他。

赵匡胤还是郭威的手下时,就立下很多战功,因此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,就让赵匡胤掌握了禁军。

柴荣亲征北汉、契丹时,赵匡胤参加了战争,并且打败北汉军。回京后,赵匡胤就被任命为了殿前都虞侯等职,深受柴荣信任。

接着赵匡胤又跟随柴荣征讨淮南、攻占寿春、连破南唐军,在平定了关南后,赵匡胤被任命为了检校太傅,殿前都点检。

这时,赵匡胤已经大权在握。不久,柴荣去世,其子柴宗训即位,赵匡胤就成为了归德军节度使、检校太尉,这使得赵匡胤掌握了后周的整个军权。

柴宗训年幼,一切军国大事都由赵匡胤处理决断了。显赫的战功,让赵匡胤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兵权,为他后来篡权称帝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。

2、皇帝年幼

柴荣突然去世,这给赵匡胤发动兵变创造了机会,因为其子柴宗训即位时只有七岁,幼主无法亲政,军政大权就全部落入了赵匡胤的手中。

由于主少国疑,因此很多将士就以这个借口拥立赵匡胤为帝。事件的导火索是契丹联合北汉攻打后周,宰相范质等人,匆忙派赵匡胤率军御敌。

结果到了陈桥(河南封丘城桥镇),将士们哗变了,要求赵匡胤先称帝,再御敌。第二天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赵普,就把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,“逼”他称帝。

于是赵匡胤率军回开封,而当时守城的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都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,因此赵匡胤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开封城。柴宗训被迫禅位了,赵匡胤也就顺势登基为帝了。

纵观历史,皇帝年幼是非常危险的。大权都由权臣掌握,如果权臣忠心,皇帝可以高枕无忧,否则就会被篡位。

3、赵匡胤想做皇帝

赵匡胤的战功以及皇帝年幼,都是赵匡胤篡权的外在条件,如果他不愿意做皇帝,他也不会篡位。赵匡胤之所以能登基称帝,主要还是他有当皇帝的愿望。

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赵匡胤是有意当皇帝呢?赵匡胤北伐时,在陈桥假装喝醉,然后赵光义和赵普让赵匡胤黄袍加身,赵匡胤做出一副被迫当皇帝的样子。

我们可以想一想,一个要北伐的将领,敢晚上喝醉酒吗?显然不敢,他想的应该都是军事战略方面的问题,怎么可能去喝酒,还喝醉了。

这一举动就证明赵匡胤根本就没想去北伐,只是想当皇帝,没有借口,只好要他的弟弟和赵普与他一起演了这么一出戏而已。

所以大家心里也都知道,赵匡胤是有想当皇帝的愿望的,因此顺水推舟,配合赵匡胤,拥立他称帝了。

赵匡胤建立北宋,统一了南方,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,从历史来看赵匡胤称帝,并不是一件坏事。

所以赵匡胤能做皇帝也是顺应时事,虽然手段不是那么光彩,但从当时的局面来看,也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了。因为陈桥兵变并没有引起大的冲突,可是说是一种比较和平的方式,让赵匡胤登基了。

赵匡胤建北宋需要3个条件:

1, 赵匡胤在后周时期,立了不少军功,因此他在军中有了声望和军威,这给他后来发动兵变,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2, 柴宗训年幼,给他的兵变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,使得兵变更容易成功。

3, 他有做皇帝的愿望,让他找到了兵变的借口,这就使得赵匡胤登基变得更为容易了。

而这3个条件是相互依存的。一个人想做什么事,能做什么事,是受当时的形势影响的。虽然个人意愿也很重要,但想做成这件事,还要看愿望与实力、形势是否匹配?否则,未必能成功。

这也告诉了我们,人的主观愿望要与现实客观相一致,才能让事情顺利进行。只凭自己的愿望做事,属于一叶障目,是不可能成功的。

参考文献:

《宋史·本纪第三》

《中国通史·卷七·第二十三章·第一节》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