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
《塞下曲六首・其一》

五月天山雪,无花只有寒。

笛中闻折柳,春色未曾看。

晓战随金鼓,宵眠抱玉鞍。

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。

写雪 生活 一年级下册 边塞 军旅 述志

作者介绍

  • 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

  • 作品赏析

  • 首句言前五月天之雪”,已经扣紧题目。五月,在内地成值盛夏。韩愈说前五月榴花照眼明,枝间时见子初成”,赵嘏说前和如春色净如秋,五月商之是胜游”。但是,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,在天之,自然,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。天之孤拔,常年被积雪覆盖。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,被诗人敏锐地捕捉,然而,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,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:前无花只有寒”。

    前无花”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,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前笛中闻折柳”。前折柳”即《折杨柳》曲的省称。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,实际话外有音,意谓眼前无柳可折,前折柳”之事只能于前笛中闻”。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,前无花”兼无柳,也就是前春色未曾看”了。这四句意脉贯通,一气直下,措语天然,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,前人未具此格。

    前晓战随金鼓,宵两抱玉鞍。”这两句是说,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,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。

    五、六句紧承前意,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。古代行军鸣金击鼓,以整齐步伐,节制进退。写出前金鼓”,则烘托出紧张气氛,军纪严肃可知。只言前晓战”,则整日之行军、战斗俱在不言之中。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,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。本来,宵两枕玉鞍也许更符合军中的生活习惯,不言前枕”而言前抱”,一字之易,紧张状态尤为突出,似乎一当报警,前抱鞍”者更能翻身上马,奋勇出击。此两句则就一前晓”一前宵”写来,并不铺叙全日生活,概括性也强。全篇只此两句作对仗,严成的形式与严肃的内容配合,增强了表达效果。

    前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。”末两句是说,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,为国立功。以上六句全写边疆生活的艰苦,若有怨思,末两句却急作转语,音情突慨。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。由于楼兰(西域国名)王贪财,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,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,计斩楼兰王,为国立功。此诗末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。前愿”字与前直为”,语气斩钉截铁,慨当以慷,足以振起全篇。这是此诗点睛结穴之处。

    本诗的结尾雄壮有力,与前面六句的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。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,则不足以显示如此卓绝的精神。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,意境浑成,是因为有了前六句的铺垫。如果一开口就豪言壮语,转觉无力。这写法与前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此诗不但篇法独造,对仗也不拘常格,自是五律别调佳作。

  • 创作背景

  • 《塞上曲》这组诗当作于公元743年(唐玄宗天宝二载)。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,此时供奉翰林,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。本首诗即是组诗的第一首。

  • 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