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鳦趋社期,翩若天外至。
徘徊大厦间,汲汲营巢意。
中心有所托,自谓得其地。
衔泥两吻疮,旦暮不少憩。
主人爱高堂,病尔如疣赘。
尔巢屡肤寸,长梃辄摧坠。
胡为不识嫌,又续前功弃。
何处无蓬茅,自足为生计。
不尔卵而覆,其祸愈非细。
予既伤尔愚,窃复探尔志。
孜孜不忍去,欲动主人义。
万一怜其勤,庶获息我类。
臣栋既不挠,出处安且贵。
其能无报乎,唯守信无贰。
年年应候来,驯狎如儿稚。
双双轩户前,为君作嘉致。
不学君家客,去就惟势利。
微羽一知归,至死不他诣。
(一○○八~一○七五),字稚圭,相州安阳(今属河南)人。
仁宗天圣五年(一○二七)进士。
初授将作监丞、通判淄州,不久入直集贤院、监左藏库,历开封府推官、三司度支判官、右司谏。
宝元初西夏事起,为陜西安抚使,久在兵间,功绩卓著,与范仲淹并称“韩范”。
庆历三年(一○四三)为枢密副使,与范仲淹、杜衍共主持新政,庆历五年新政失败,出知扬州,徙郓州、成德军、定州、并州。
嘉祐元年(一○五六)为枢密使,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英宗即位,仍为相,封魏国公。
神宗立,琦坚辞相位,出判相州,建昼锦堂。
不久再次经略陜西。
神宗熙宁元年(一○六八),复请归相州。
河北地震、黄河决口,徙判大名府,充安抚使。
后因反对青苗法,与王安石不合,熙宁六年还判相州。
八年卒,年六十八,谥忠献。
有《安阳集》五十卷。
事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《韩忠献公琦行状》,《宋史》卷三一二有传。
韩琦诗二十一卷,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《安阳集》为底本,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(简称明刻本,藏北京图书馆)、影印清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。
又从《吴礼部诗话》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