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人生多艰,康世岂易偶。
服业罔不勤,乐事岂常有。
朝家恩泽宽,宣布在封守。
体民当有时,使得遂仁寿。
时而无所适,是不守之咎。
相署虽有园,狭陋日已久。
州人岁节游,若度一筒口。
至则无足观,叠迹但虚走。
遂令欢赏心,归去成烦呕。
有圃隔牙城,广袤半百亩。
我来辟而通,高户敞轩牖。
其中完废台,雄壮卑培??。
城野四望间,万景如在手。
疏池育莲芰,表道植杨柳。
粪壤悉反除,桃李换葱韮。
成时寒食春,观者惟恐后。
人一变壅阏,旷若在郊薮。
或相携以歌,或相醉以酒。
知为太平民,叹语竞聚首。
曰非时之康,还得此乐不。
予因揭是名,命意安敢苟。
凡兹屏翰贤,一境实父母。
必与众同乐,斯地肯藜莠。
作诗告来者,庶可传不朽。
(一○○八~一○七五),字稚圭,相州安阳(今属河南)人。
仁宗天圣五年(一○二七)进士。
初授将作监丞、通判淄州,不久入直集贤院、监左藏库,历开封府推官、三司度支判官、右司谏。
宝元初西夏事起,为陜西安抚使,久在兵间,功绩卓著,与范仲淹并称“韩范”。
庆历三年(一○四三)为枢密副使,与范仲淹、杜衍共主持新政,庆历五年新政失败,出知扬州,徙郓州、成德军、定州、并州。
嘉祐元年(一○五六)为枢密使,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英宗即位,仍为相,封魏国公。
神宗立,琦坚辞相位,出判相州,建昼锦堂。
不久再次经略陜西。
神宗熙宁元年(一○六八),复请归相州。
河北地震、黄河决口,徙判大名府,充安抚使。
后因反对青苗法,与王安石不合,熙宁六年还判相州。
八年卒,年六十八,谥忠献。
有《安阳集》五十卷。
事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《韩忠献公琦行状》,《宋史》卷三一二有传。
韩琦诗二十一卷,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《安阳集》为底本,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(简称明刻本,藏北京图书馆)、影印清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。
又从《吴礼部诗话》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