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铜饰巨扉,其上覆高屋。
青石凿双辙,其下走雕毂。
东西翼危墉,阴以捍攻触。
自昔藩镇强,尚此存遗躅。
后守营厥居,郓拟苦迫促。
余来亦患之,重改敢轻速。
会兹岁月深,朽败鲜完木。
一旦忽倾摧,僣迹讵可复。
余得矫前为,命徒堕旧筑。
堂皇遂延袤,兴寝适凉燠。
廊庑悉舒明,瞻望快耳目。
移楼成广厦,面势压平陆。
既忘登陟劳,又远颠踬辱。
外将延宾僚,内足燕亲族。
乘闲娱诗书,遇节振丝竹。
颐真与放怀,动静获所欲。
于气贵能养,在礼思无凟。
侯邦谨法度,是克绥遐福。
逾制苟幸免,更久犹追戮。
吾居已绝嫌,道义斯同育。
(一○○八~一○七五),字稚圭,相州安阳(今属河南)人。
仁宗天圣五年(一○二七)进士。
初授将作监丞、通判淄州,不久入直集贤院、监左藏库,历开封府推官、三司度支判官、右司谏。
宝元初西夏事起,为陜西安抚使,久在兵间,功绩卓著,与范仲淹并称“韩范”。
庆历三年(一○四三)为枢密副使,与范仲淹、杜衍共主持新政,庆历五年新政失败,出知扬州,徙郓州、成德军、定州、并州。
嘉祐元年(一○五六)为枢密使,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英宗即位,仍为相,封魏国公。
神宗立,琦坚辞相位,出判相州,建昼锦堂。
不久再次经略陜西。
神宗熙宁元年(一○六八),复请归相州。
河北地震、黄河决口,徙判大名府,充安抚使。
后因反对青苗法,与王安石不合,熙宁六年还判相州。
八年卒,年六十八,谥忠献。
有《安阳集》五十卷。
事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《韩忠献公琦行状》,《宋史》卷三一二有传。
韩琦诗二十一卷,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《安阳集》为底本,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(简称明刻本,藏北京图书馆)、影印清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。
又从《吴礼部诗话》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