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矣君严父,其惟祀配天。
明堂兹有法,路寝复申虔。
礼简刊前误,图新焕昔传。
乾坤隆正位,辰火协高躔。
宗德停参侑,推尊独大圆。
兼崇太极坐,并享总章筵。
节物丰秋后,斋精吉玄前。
既祗真馆驾,遂洁閟宫牷。
泛洒轻尘失,涵濡惠泽先。
直由诚意感,卒使祭无愆。
翌日回清跸,中宵俨邃延。
一纯通肸蚃,五室敞蟺蜎。
和必流金石,馨非主豆笾。
灵光烛窗户,飚驾触旄旃。
齐酌终三荐,神厘答万年。
欢声摇海岳,瑞色变云烟。
馂已均庖贱,恩思被幅员。
星鸡随敕竖,赦鹤下楼宣。
教不烦家至,民惟视德迁。
普天知子道,斯匪化工然。
(一○○八~一○七五),字稚圭,相州安阳(今属河南)人。
仁宗天圣五年(一○二七)进士。
初授将作监丞、通判淄州,不久入直集贤院、监左藏库,历开封府推官、三司度支判官、右司谏。
宝元初西夏事起,为陜西安抚使,久在兵间,功绩卓著,与范仲淹并称“韩范”。
庆历三年(一○四三)为枢密副使,与范仲淹、杜衍共主持新政,庆历五年新政失败,出知扬州,徙郓州、成德军、定州、并州。
嘉祐元年(一○五六)为枢密使,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英宗即位,仍为相,封魏国公。
神宗立,琦坚辞相位,出判相州,建昼锦堂。
不久再次经略陜西。
神宗熙宁元年(一○六八),复请归相州。
河北地震、黄河决口,徙判大名府,充安抚使。
后因反对青苗法,与王安石不合,熙宁六年还判相州。
八年卒,年六十八,谥忠献。
有《安阳集》五十卷。
事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《韩忠献公琦行状》,《宋史》卷三一二有传。
韩琦诗二十一卷,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《安阳集》为底本,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(简称明刻本,藏北京图书馆)、影印清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。
又从《吴礼部诗话》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