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峰塔影连青汉,天半铃声度飞雁。
朝散灵花世界香,夜悬灯火星河烂。
此僧年少著袈裟,手持木杖口楞伽。
身寄空门如槁木,心将秋水植莲花。
两峰宴坐谈空寂,何事家山动遥忆。
定里啼乌返哺声,别时春草忘忧色。
学道由来不顾乡,道成应复念高堂。
衲衣暂借斑斓舞,寿酒唯倾般若汤。
清风溪上回轻舸,红叶吹霜向人堕。
愿结三生石上期,只恐他生复无我。
此别悠悠几日逢,回风暮雨送行踪。
孤云野鹤悠悠去,目断金鳌一片峰。
王恭(1343-?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