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子何太迟,谁家见颜色。
胡瓶臈酒介轩楼,红烛离堂孔彰席。
忆昨见君毛骨奇,白面虬须秀两眉。
九苞凤羽朝阳日,百鍊鱼肠出匣时。
清署淹留凡几载,百司共喜文无害。
何意翻捐从事衫,到家偏著斑斓綵。
阶下红萱映白茆,活鳞香稻遍山庖。
帘前肆伍淩霜竹,借与慈乌来作巢。
莫言村西一丘壑,小山松桂长如昨。
心远能教地自偏,何必庐阜天台有猿鹤。
王恭(1343-?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不久,辞官返里。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