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言必有中

    拼音:yán bì yǒu zhòng 言必有中朗读

    解译

    中:正好对上。指说话能切中要害,说到点子上。

    用法

    主谓式;作分句;含褒义,形容说话中肯

    结构:主谓式 感情:褒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

    示例

    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 《周书·武帝纪上》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平常他不言不语,但一开口就言必有中
    • 2、小明的每次谈话都给人言必有中之感。
    • 3、一语破的,一针见血,言必有中,入木三分,鞭辟入里。
    • 4、他们形容罗先生温文儒雅、言必有中
    • 5、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
    • 6、她这个人虽不能言善辩,但言必有中
    • 7、语破的,一针见血,言必有中,入木三分,鞭辟入里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中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庸之道: 道:道理,这里指处世哲学。儒家的一种道德标准,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、调和折中的态度。

    流砥柱: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。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。

    流击楫: 楫:船桨。船到中流时敲着船桨起誓。比喻收复失地、振兴事业的决心。也作“击楫中流”。

    产阶级: 也称“中间阶级”。在社会结构中,介于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之间的阶级。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,其具体对象也不同。恩格斯用以指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。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用以指小资产阶级。现代西方的社会学者,通常以职业、收入和教育程度等为标准来划定这一社会阶层,把管理人员、专业人员、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等称之为“新中产阶级”,并认为它已取代小商人、农民、个体律师和医生等构成的“旧中产阶级”。

    江举帆: 到江中心升起船帆。中,到中心,动词。举,升起,扬起。

    以"言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敢怒不敢: 敢:胆量大;言:说。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。

    知无不: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。

    妙不可: 美妙极了,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。[反]索然无味。

    至理名: 至:最;名:有名声的。最正确的道理,最精辟的言论。

    临别赠: 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进忠告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