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退避三舍

    拼音:tuì bì sān shè 退避三舍朗读

    解译

    春秋时,晋、楚两国交战,晋国公子重耳遵守诺言,主动把军队后撤九十里。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。

    用法

    作谓语、定语;指退让

    【英文】: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

    结构:补充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;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。”

    示例

    我说姊姊不过,只得退避三舍了。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二回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他身上散发出的高贵得不容亵渎的气息,不怒自威的神色,却让飘落的樱花也退避三舍
    • 2、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,我只能退避三舍
    • 3、见有警察来,他立即退避三舍
    • 4、他那势不可挡,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,让人退避三舍
    • 5、像臭豆腐之类的食品,很多亚洲人很爱,但味道让西方人闻了就退避三舍
    • 6、她太泼辣,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
    • 7、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我们应该退避三舍,养精蓄锐。
    • 8、今天对方来势汹汹,且让我先退避三舍,思谋良策。
    • 9、这种恶霸出现,任谁都要退避三舍
    • 10、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,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

    成语故事

    春秋时候,晋献公听信谗言,杀了太子申生,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。重耳闻讯,逃出了晋国,在外流忘十几年。经过千幸万苦,重耳来到楚国。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,就以国群之礼相迎,待他如上宾。一天,楚王设宴招待重耳,两人饮洒叙话,气氛十分融洽。忽然楚王问重耳:“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,该怎么报答我呢?”重耳略一思索说:“美女待从、珍宝丝绸,大王您有的是,珍禽羽毛,象牙兽皮,更是楚地的盛产,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?”楚王说:“公子过谦了。话虽然这么说,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?”重耳笑笑回答道:“要是托您的福。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,我愿与贵国友好。假如有一天,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,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(一舍等于三十里),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,我再与您交战。”四年后,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。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。公元前633年,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。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,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,驻扎在城濮。楚军见晋军后退,以为对方害怕了,马上追击。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,集中兵力,大破楚军,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。故事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。成语“退避三舍”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舍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我其谁: 舍:除了。除了我还有谁呢?表示只有自己才能够担当。形容挺身而出,敢于担当。

    本逐末: 舍:放弃。本:根本的,主要的。逐:追求。末:枝节的,次要的。原指弃农而事工商。后泛指放弃根本、主要的部分,而追求次要的、枝节的。比喻做事情不抓根本,而在枝节上下功夫。也作“舍本事末”、“弃本逐末”。

    生取义: 舍:舍弃;生:生命;取:求取;义:正义。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。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

    命之交: 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非常深厚的友谊,可以为了对方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。

    策追羊: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。比喻发生错误以后,设法补救。

    以"退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: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,如不努力推进,则会随水流后退。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,奋勉向前。

    不进则退: 不前进就会后退。常用于鼓励人奋发上进。常和“逆水行舟”连用。

    急流勇退: 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。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。

    知难而退: 原指作战时要见机而动,不硬做做不到的事情。后来指见困难退缩不前,没有勇气去克服。

    寸进尺退: 前进一寸,后退一尺。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,即得不偿失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