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同日而论

    拼音:tóng rì ér lùn 同日而论朗读

    解译

    犹言相提并论。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

    用法

   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否定句

    结构:偏正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

    出处

   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"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论哉!"

    示例

   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李国传》:“明公踵伯成之高,全不朽之誉,岂与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!”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论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功行赏: 论:评定。衡量功劳大小分别给予奖赏。

    一增十: 意思是指诽谤或赞美他人,要夸大其辞,使人信服。出自《论衡·艺增》。

    世知人: 犹言知人论世。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。亦泛指鉴别人物,评论世事。

    今说古: 论今说古 lùnjīn-shuōgǔ 谈论品评古今的事。形容广泛地闲谈又能饮宴,论今说古,无有不知,多解多能,人间皆晓。——《敦煌变文集·叶净能诗》

    列是非: 论:评论;列:列举。罗列事实,评论是非。

    以"同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不约而: 约:相约。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。

    与众不: 跟大家不一样。

    和而不: 和:和睦。同:苟同。指和睦地相处,但不盲目苟同。

    迥乎不: 形容差别很大,完全不一样。

    截然不: 截然:很分明地、断然分开的样子。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