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。
作主语、宾语;指有见识的人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汉·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天下有识之士,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,千秋万岁之后,庙堂必不血食矣。”
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,意轻边事,其兆见于此矣。 宋·苏轼《朝辞赴定州状》
以"士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士为知己者死: 士:有才识的人。知己者:指了解自己、赏识自己的人。有才识的人为了赏识自己的人而不惜牺牲生命。
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待: 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士可杀不可辱: 指士子宁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
士俗不可医: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。
士农工商: 古代所谓四民,指读书的、种田的、做工的、经商的。
以"有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莫须有: 宋朝奸臣秦桧诬陷岳飞谋反,韩世忠不平,去质问他有没有证据,秦桧回答说“莫须有”,意思是“也许有吧”。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:~的罪名。
无中生有: 道家认为,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把没有的说成有。比喻毫无事实,凭空捏造。
子虚乌有: 〈书〉汉朝司马相如有《子虚赋》,假托子虚、乌有和亡是公三人互相问答。后用“子虚乌有”指假设的、不真实的或不存在的事情。
绝无仅有: 只有这样一个,再没有别的。形容极其稀少。
无奇不有: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