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谓语、定语;指没有退路
结构:联合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十一回:“军中无戏言!吾二人当亲冒矢石,昼夜攻之,有进无退。”
左右横排断后刀,有进无退退则杀。 清·黄遵宪《冯将军歌》
以"退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退避三舍: 春秋时,晋、楚两国交战,晋国公子重耳遵守诺言,主动把军队后撤九十里。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。
退让贤路: 退让:辞职的谦词;贤路:贤才仕进路。辞官退隐,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。
退人坠渊: 坠渊:推进深渊里。指不讲原则,感情用事,对别人的爱憎态度,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。
退如山移: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。比喻遇到变故,沉着镇静。
退徙三舍: 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以"有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莫须有: 宋朝奸臣秦桧诬陷岳飞谋反,韩世忠不平,去质问他有没有证据,秦桧回答说“莫须有”,意思是“也许有吧”。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:~的罪名。
无中生有: 道家认为,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把没有的说成有。比喻毫无事实,凭空捏造。
子虚乌有: 〈书〉汉朝司马相如有《子虚赋》,假托子虚、乌有和亡是公三人互相问答。后用“子虚乌有”指假设的、不真实的或不存在的事情。
绝无仅有: 只有这样一个,再没有别的。形容极其稀少。
无奇不有: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