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仗义执言

    拼音:zhàng yì zhí yán 仗义执言朗读
    反义词: 飞短流长 违天悖理

    解译

    直言:直接说出来。为了正义说公道话。指能伸张正义。

    用法

    【歇后语】:打抱不平的说理

    作谓语、宾语;指敢说话

    【英文】:speak out from a sense of justice

    【日文】:正義(せいぎ)のために虥平(こうへい)なことを言(い)う

    【德文】:aus Gerechtigkeitssinn für andere eintreten

    结构:偏正式 感情:褒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四回:“若以文、武、宣、平之灵;仗义执言;国悔罪;王室之福。”

    示例

    人类便应声而起,仗义执言,与魔鬼战斗。(鲁迅《野草·失掉的好地狱》)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他为人正直,乐于排难息事,敢于仗义执言
    • 2、他为人正直,敢仗义执言
    • 3、在恶势力面前,他常常仗义执言
    • 4、李老师是个仗义执言的好人。
    • 5、储安平这种不顾私人恩怨的仗义执言的风格让人敬佩。
    • 6、他性情耿直,总爱仗义执言
    • 7、猎场之中,没有仗义执言,除非是刚刚进入猎场的菜鸟新人,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。
    • 8、张师傅为人公道,能仗义执言,敢打抱不平。
    • 9、你也是堂堂七尺之躯,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、仗义执言呢?
    • 10、律师应有拍案而起,仗义执言,陈辞的豪气和激情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言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简意赅: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。同“言简意赅”。

    行一致: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。指人表里如一。

    之不预: 没有把话说在头里

    语道断: 原为佛家语,指意义深奥微妙,无法用言辞表达。后指不能通过交谈、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
    行相顾: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。

    以"仗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明火执: 明:点明;执:拿着;仗:兵器。点着火把,拿着武器。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。

    打翻身: 打翻身仗 dǎ fānshēnzhàng 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去年的粮食生产打了个翻身仗

    马慵立: 据《新唐书·奸臣传上·李林甫》载, 李 专权阻塞言路,“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,斥为 下邽令 。”因以语动其餘曰:“‘明主在上,羣臣将顺不暇,亦何所论?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,终日无声,而飫三品芻豆;一鸣,则黜之矣。后虽欲不鸣,得乎?’由是諫

    明灯火: 点起灯火。 孙犁 《白洋淀纪事。村歌下篇》:“她拉着 老改 跑了出去,屋里的人们也听见了,跟着起来,明灯火仗跑到牲口棚里去。”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