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战国策•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后因以“渔人得利”比喻双方相争,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。亦作:[[渔翁得利]]
作谓语、宾语;指得便宜
结构:主谓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;得些渔人之利。”
鹬蚌相持,自己渔人得利。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
【注音】yúréndélì【成语故事】战国时期,赵国准备攻打燕国,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,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,双方争执不让,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。如果燕赵发生战争,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。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。【出处】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【解释】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。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【近义词】渔翁得利【示例】鹬蚌相持,自己渔人得利。◎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
以"利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利令智昏: 利:利益,私利。令:使。智:理智。昏:昏乱,神志不清楚。形容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,丧失理智。
利害相关: 利害:好处和害处;关:相关。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。
利欲熏心: 利:名利。欲:欲望。熏:熏染,比喻迷惑。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。
利不亏义: 有利在前,能够不亏损正义。
利令志惛: 见'利令智昏',利:利益,私利。令:使。智:理智。昏:昏乱,神志不清楚。形容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,丧失理智。
以"渔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竭泽而渔: 泽:池、湖。掏干了水塘捉鱼。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。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。
涸泽而渔: 见“竭泽而渔”,排尽湖水或池水捉鱼。比喻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:应该考虑长远,不能~。
东猎西渔: 指处处涉猎而不专精。
焚林而田,竭泽而渔: 竭:使……干涸;渔:打鱼。烧毁森林捕捉野兽,排干湖水去捕捉鱼。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,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。
耕稼陶渔: 耕地、种田、制瓦、打鱼。指古时的各种生产劳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