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昭然若揭

    拼音:zhāo rán ruò jiē 昭然若揭朗读
    反义词: 真伪莫辨

    解译

    昭然:明显、显著的样子;揭:原意为高举,现也指揭开。形容真相全部暴露,一切都明明白白。

    用法

    作谓语、定语;指已经很明白

    【英文】:abundantly clear

    【日文】:だれの目(め)にも分(わ)かるほどあきらかである

    【法文】:clair comme le jour

    【德文】:auf der Hand liegen

    【成语故事】: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与老师扁庆子探讨修身处世的问题,孙休抱怨没有遇到英明的国君,有怀才不遇之感。扁庆子认为只有凡人天天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,就像高举太阳和月亮那样一点也不掩盖,这样是成不了圣人的

    结构:偏正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庄子·达生》:“今汝饰知以惊愚;修身以明污;昭昭乎若揭日月行也。”

    示例

    承电示撤消军院,爱国之忱,昭然若揭。 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七七回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纵观中国历史,文明发达之迹,昭然若揭
    • 2、我们的生命像是隔着一条长河,在青春的末梢终于汇合在一起,他给了我一个昭然若揭的洁净的怀抱,在
    • 3、美国三番五次的派飞机来中国边界骚扰,其遏制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
    • 4、他最近对你的态度突然变得很慇懃,巴结你的心态昭然若揭
    • 5、他的恶行昭然若揭,岂容诡辞狡辩!
    • 6、谈到这里,他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
    • 7、他图谋公司经营权的野心,早已昭然若揭,现在如此遮掩,岂非欲盖弥彰?
    • 8、不用揭发,他的罪行已经昭然若揭
    • 9、承电示撤消军院,爱国之忱,昭然若揭
    • 10、对于此案,他所持的态度已昭然若揭,我们得设法拉拢更多的赞成票。

    成语故事

    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与老师扁庆子探讨修身处世的问题,孙休抱怨没有遇到英明的国君,有怀才不遇之感。扁庆子认为只有凡人天天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,就像高举太阳和月亮那样一点也不掩盖,这样是成不了圣人的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揭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竿而起: 揭:举起。竿:竹竿,指代旗帜。起:起义。高举反抗的旗帜,起来斗争。泛指人民武装起义。

    竿四起: 揭:高举;竿:竹竿,代旗帜。砍了树干当武器,举起竹竿当旗帜,进行反抗。指人民起义。

    不开锅: 比喻断炊:家里都~了,你还不快去想想办法?

    人之短: 以:拿;治:惩处。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。

    债还债 : 揭债:借债。用借债的办法还债,亏空始终存在。

    以"昭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以其昏昏,使人: 昏昏:糊涂。昭昭:明白。用自己糊涂的认识,却想去开导和教育别人,让别人明白。

    使人: 指外行人胡乱指挥内行人或者自己不懂却要让别人知道。

    天理: 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出自《朱子语类·论语·吾与回也章》。用于劝诫人。

    众人: 昭昭:明显。众人对某事非常清楚。

    冻雀唐: 指唐昭宗受朱温胁迫,由长安迁都洛阳事。《资治通鉴.唐昭宗天佑元年》:'﹝春正月﹞甲子,车驾至华州,民夹道呼万岁,上泣谓曰:'勿呼万岁,朕不复为汝主矣!'馆于兴德宫,谓侍臣曰:'鄙语云:'纥干山头冻杀雀﹐何不飞去生乐处。'朕今漂泊﹐不知竟落何所!'因泣下沾襟,左右莫能仰视。'后因以'冻雀唐昭'为典,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