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鹬蚌相争

    拼音: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鹬蚌相争朗读

    解译

   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
    用法

   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    结构:主谓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清·湘灵子《轩亭冤·哭墓》:“波翻血海全球悯,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?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。”

    示例

    清·湘灵子《轩亭冤·哭墓》:“波翻血海全球悯,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?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。”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我们内部你争我夺,煮豆燃萁,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,这真是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
    • 2、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;鹬蚌相争,渔人得利的故事,我们应该牢记在心。
    • 3、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
    • 4、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不和、互相争斗,结果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    • 5、鹬蚌相争,渔人得利的事经常发生。
    • 6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,鹬蚌相争,渔人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。
    • 7、他们是想鹬蚌相争,而坐收渔翁之利罢了。
    • 8、他们鹬蚌相争,我们好在暗处坐收渔翁之利。
    • 9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,鹬蚌相争,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。

    成语故事

    战国时候,秦国最强。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。弱国之间,也常常互有磨擦。 有一次,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。当时,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,有个弟弟叫苏代,也很善于游说。苏代受燕王的委托,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。 到了邯郸,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。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,但明知故问:“喂,苏代,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?” “尊敬的大王,我给你讲故事来了。” 讲故事?他要讲什么故事呢?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。 接下来,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。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,经过易水的时候,看见一只蚌,正张开双壳,在河边晒太阳。忽然飞来一只水鸟,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。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,把水鸟的嘴夹住了。这时候,水鸟对蚌说:“不要紧,只要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你就会晒死的。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。”蚌不服气,它回敬水鸟说:“不要紧,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,明天拔不出来,你也会活不成的。咱谁吃谁的肉,还说不定呢!” 它俩争吵不休,谁也不肯相让。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,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。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。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,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:“尊敬的大王,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。如果真的发兵,那么,两国相争的结果,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。” 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,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争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先恐后: 争着向前,惟恐落后。[近]力争上游。[反]甘处下游。

    奇斗艳: 奇:奇异;艳:色彩鲜艳。形容百花竞放,十分艳丽。

    分夺秒: 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,一分一秒都不放过。

    风吃醋: 争:嬜,争夺;风:风韵,多指女子。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、争吵。

    妍斗艳: 竞相比美盛开的山茶花争妍斗艳。

    以"鹬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刺虎持: 比喻待机行事,一举两得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