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出尔反尔

    拼音:chū ěr fǎn ěr 出尔反尔朗读

    解译

    尔:你;反:通“返”,回。原意是你怎样做,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。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,前后自相矛盾。

    用法

   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,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

    结构:联合式 组合:ABCB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出乎尔者;反乎尔者也。”

    示例

    倘若不肯,也只好由他,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。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九回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做人说话要讲信用,不能出尔反尔
    • 2、当今世道混乱,笑裡藏刀多有人在,更何况是出尔反尔
    • 3、人生在世就讲个信字,出尔反尔,难以立信。
    • 4、他老是搞这种出尔反尔的把戏,实在叫人生气。
    • 5、这个人出尔反尔,真叫人莫名其妙。
    • 6、今天这罪是你自惹的,出尔反尔,莫怪别人。
    • 7、做生意得讲信用,不可朝三暮四,出尔反尔
    • 8、与人相交贵在诚信,若经常言行相悖,出尔反尔,将难以取信于人。
    • 9、你放心,我说了算数,绝不会出尔反尔
    • 10、老方见小方出尔反尔,不讲信义,不禁怒形于色,拂袖而去。

    成语故事

    【释义】:“出尔反尔”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,别人也怎样对你。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,反复无常。“尔”指你,“反”同返。【出处】: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孟子?梁惠王下》:曾子曰:“戒之戒之!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。”【故事】:战国时,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。邹国吃败仗,死伤了不少将士。邹穆公很不高兴,问孟子道:“在这次战争中,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,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,他们眼看长官被杀,而不去营救,可恨得很。要是杀了这些人吧,他们人太多,杀也杀不完;要是不杀吧,却又十分可恨。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?”孟子回答说:“记得有一年闹灾荒,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,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,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,国库也很充足,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。他们高高在上,不关心百姓的疾苦,而且残害百姓。”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,接着又说:“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?他说,要警惕呀!你怎样对待别人,别人也如何对待你。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,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。”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:“所以,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、惩罚他们。如果实行仁政,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,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。”【用法】: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五:“我们可要讲究亲疏,着重情谊,辨明恩仇,不能那么出尔反尔,此一时,彼一时。”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尔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虞我诈: 互相欺骗。[近]钩心斗角。[反]肝胆相照。

    汝之交: 尔汝:古人彼此经尔汝相称,表示亲昵。指交情亲密,不拘形迹。

    ,我为我: 尔:你。你是你,我是我。指两者界限分明,互不沾边。

    : 尔:你;俸、禄:薪水。你的俸禄。旧时指官吏的薪水。

    汝交: 尔汝:你。彼此以尔和汝相称,表示亲昵,不分彼此的交情。

    以"出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: 黄连:中药,味苦。哑巴吃了黄连,嘴里说不出来。比喻有苦难言

    深入浅: 指文章或言论内容深刻,使用的语言却浅显易懂。也作“深入显出”。

    入不敷: 敷:够,足。收入不够支出。

    呼之欲: 欲:就,要。原形容人像画得逼真,只要叫他一声就会走出来。现形容文学作品里描写刻画的人物形象特别生动。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。

    水落石: 水落下去,石头就露出来。原用以描写枯水季节的自然景色。现比喻事情真相大白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