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恻隐之心

    拼音:cè yǐn zhī xīn 恻隐之心朗读
    近义词: 悲天悯人
    反义词: 铁石心肠 落井下石

    解译

    恻:悲伤。隐:伤痛。恻隐: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。指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者而产生的同情怜悯之心。

    用法

    作宾语;指有同情心

    【英文】:bowels of compassion

    【日文】:惻隠(そくいん)の情(じょう)

    结构:偏正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恻隐之心;仁之端也。”

    示例

    此人为官清正,作事廉明,每怀恻隐之心,常有仁慈之念。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三回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
    • 2、在候车室里,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,引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,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。
    • 3、许多所谓慈善家的行为,只不过为了沽名钓誉,而不是动了恻隐之心
    • 4、有恻隐之心者,必有羞恶。
    • 5、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,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
    • 6、他做得太绝了,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。
    • 7、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
    • 8、每次在街上碰到残疾人,妈妈就动了恻隐之心,总要上前帮一点忙。
    • 9、看到老人一天到晚形影相吊的样子,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,准备为他找个老伴。
    • 10、儒家孟子认为人天生有恻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辞让之心、是非之心,所以人性本善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心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烦意乱: 意:心思。心情烦躁,思绪纷乱。也作“心烦意躁”。

    有灵犀一点通: 灵犀:旧时传说犀牛是种灵异的兽,它的角上有条白纹,从角端通向头脑,感应灵敏,因此叫灵犀。原比喻爱恋着的男女心心相印。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意相通。也作“心有灵犀”。

    灰意冷: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

    花怒放: 怒放:盛开。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。形容极其高兴。

    中有数: 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,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。

    以"恻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缠绵悱: 悱恻:悲苦的样子。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。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。

    情词悱: 悱:心里想说却说不出。形容情感言辞凄切悲苦。

    訚訚: 和悦恳切貌。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前入侍讲,屡有諫正,誾誾惻惻,出於诚心。”

    缠緜悱: 形容文词、音乐之哀婉动人;形容人物之情深意厚、悲苦凄切。 清 俞樾 《顾子山<眉绿楼词>序》:“词之体,大率婉媚深窈……借美人香草,寄其缠緜悱惻之思。” 苏曼殊 《与刘半农书》:“ 朗生 兄时相聚首否?彼亦缠緜悱惻之人,见时乞为不慧道念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