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如泣如诉

    拼音:rú qì rú sù 如泣如诉朗读
    反义词: 慷慨悲歌

    解译

    好像在哭泣,又好像在诉说。形容声音悲切。

    用法

    作谓语;形容乐声

    结构:联合式 组合:ABAC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其声呜呜然;如怨如慕;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;不绝如缕。”

    示例

    风声如泣如诉,墓地凄然悲凉。 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十九章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天晚了,山谷里传出一阵笛声,那声音如泣如诉
    • 2、风声如泣如诉,墓地里凄惨悲凉。
    • 3、这首曲子低回哀婉,如泣如诉,令人感伤。
    • 4、一首千古的乐音百转回肠,漾起千层涟漪;一支悠扬的笛曲如泣如诉,婉转成海水的曲线。
    • 5、那声音如泣如诉,在心头回荡。
    • 6、别后至今,几乎没有一刻不在想你,那种深切的思恋总在心底声嘶力竭的呼喊,那声音如泣如诉,在心头回荡。
    • 7、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枭枭,不绝如缕。
    • 8、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,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,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
    • 9、如泣如诉的音乐在静静的流淌着。。。。。。它是那样幽怨,又是那样哀伤;是那样苍劲,又是那样淡然。它一分钟没有停止自己的倾诉。
    • 10、远处,飘来一缕愁怨而低徊的笛声,在这苦涩的黄昏夕阳里,散播,如泣如诉,令人听来,柔肠百结。

    成语故事

    北宋时期,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,十分空闲,他潜心研读佛、道家等经典。经常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,他带上朋友泛舟来到赤壁之下,夜色很美。他听到一阵如泣如诉的箫声,就上前询问,对方在为曹操而惋惜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诉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诸武力: 诉诸公论 sùzhū-gōnglùn 指把事物的各种情况公之于众,以期得到舆论的支持讨论计划的目的是把经济问题诉诸公论

    长道短: 谓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。 陈登科 《活人塘》三:“她躺在地下诉长道短的哭:‘我的亲人啊,伤心啊!’”

    诸公论: ◎ [ventilate] 指把事物的各种情况公之于众,以期得到舆论的支持 讨论计划的目的是把经济问题诉诸公论

    以"如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操纵自: 操:办理,从事。指控制或驾驶得心应手。

    禽兽不: 连禽兽不如。形容人格低下,品行极坏。

    天保九: 天保: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篇名;九如:该诗中连用了九个“如”字,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。旧时祝寿的话,祝贺福寿绵长。

    收放自: 对某件事物拿捏的非常好。

    付之阙: 指欠缺本应具有之物,常用此语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