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:三国时的蜀国。蜀国灭亡后,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国的洛阳,他贪图享乐,不想回蜀国。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。
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,形容忘本
结构:紧缩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"问禅曰:‘颇思蜀否?’禅曰:‘此间乐,不思蜀。’"
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,或饮或食,忽踊忽歌,大有“此间乐不思蜀”之意。 鲁迅《月界旅行》第七回
成语: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所属朝代: 三国时代拼 音: lè bù sī shǔ出 处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问禅曰:‘颇思蜀否?’禅曰:‘此间乐,不思蜀。’”解 释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,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。典 故公元223年,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因病去世。他16岁的儿子刘禅即位,称后主。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人,即位初由于丞相诸葛亮等人的辅佐,还能很好治理国家。后来辅佐他的人先后去世,自己又只知道玩乐,因此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糟糕,国势日趋衰弱。公元263年,魏国大将邓艾攻下绵竹,大军直逼成都。刘禅投降,当了俘虏,蜀汉灭亡。魏帝曹奂命刘禅迁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,并封他为安乐公,给予他很多赏赐。刘禅对此很满足,心安理得地在异国他乡重过享乐生活。一天,晋王司马昭请刘禅饮酒。席问,特地为他表演蜀地歌舞。在场的蜀汉旧臣看了,触景生情,十分难过,有的还掉下了眼泪。只有刘禅观看得津津有味,乐不可支,全无亡国之恨。司马昭见到这种情况后,私下对一位大臣说:“一个人竟糊涂到这等程度,真是不可思议。如此看来,即使诸葛亮还活着,也不能保住他的江山!”还有一次,司马昭故意问刘禅说:“你思念蜀地吗?” 刘禅回答道:“这里很快乐,我不思念蜀地。”过了一会,后主起身上厕所,原在蜀汉任职的郤正跟到廊下,暗地里对刘禅说:“今后大将军再问您是否还思念蜀地,您应该哭着说,我没有一天不思念。这样,您还有希望回到蜀地去。”不久,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否还思念蜀地,刘禅照郤正教的说了,还勉强挤出了几滴眼泪。不料司马昭已知道郤正教刘禅说这话的情况,听后哈哈大笑,当场点穿,刘禅只得承认下来.
以"蜀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蜀犬吠日: 蜀:古蜀国,今四川一带。吠:狗叫。蜀地多云雾,平时难得有太阳,于是狗见到日出就叫起来。比喻少见多怪。
蜀鄙二僧: 蜀:四川;鄙:边境;僧:和尚。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。
蜀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: 比喻在没有理想人选的时候,只好让次要脚色担当大任。
蜀得其龙: 龙:杰出人物。蜀国得到诸葛亮。
蜀贾卖药: 贾:商人。四川商人卖药,各得其所。指商人投机取巧谋取暴利。
以"乐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及时行乐: 指不失时机,尽情地寻欢作乐。
知足常乐: 知道满足就经常快乐。常用以劝人不要苦心追求富贵、享乐。
天伦之乐: 天伦:指父子、兄弟、夫妻等亲属关系。泛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。
吃喝玩乐: 吃喝东西,玩耍享乐。泛指一味追求物质享受。
助人为乐: 把帮助别人作为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