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举一反三

    拼音:jǔ yī fǎn sān 举一反三朗读

    解译

    反:类推。举一例便能够推知其他的。比喻善于类推,触类旁通。

    用法

   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学习等

    结构:联合式 感情:褒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;则不复也。”

    示例

    我是凭着一卷《诗韵》学说话,倒可以有“举一反三”的效验。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四回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学数学、物理、化学也是一样,只要掌握了所学的知识,就能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
    • 2、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
    • 3、凡事能举一反三,正是他学习快速的原因。
    • 4、由此可举一反三,拓展我们的视野。
    • 5、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,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,敢于革故鼎新,善于古为今用,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。
    • 6、学习如同窥豹一斑,只要理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,就能做到举一反三
    • 7、学习要由浅入深,由易到难,循序渐进,并且要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
    • 8、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,融会贯通。
    • 9、这样,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
    • 10、原来这些招式,和他原来所学的拳法相近,更何况今遇明师指点,他更是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,进步惊人。

    成语故事

    有一天,"至圣先师"孔子对他的学生说:"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"意思是说,我举出一个墙角,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,如果不能的话,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。 后来,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“举一反三”这句成语,意思是说,学一件东西,可以灵活的思考,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!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三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十而立: 人在三十岁左右开始成熟,可以自立于社会,有所成就。

    位一体: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,称上帝(或称天主)只有一个,但包含了圣父(耶和华)、圣子(耶稣)、圣灵(或称圣神)三位,因此称三位一体。常用来比喻三个内容或三个方面、三种人结合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。

    山五岳: 三山五岳,成语,泛指名山或各地。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(蓬壶)、方丈山(方壶)、瀛洲(瀛壶),今有黄山、庐山、雁荡山新三山的说法;五岳指泰山、华山、衡山、嵩山、恒山。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,但都高耸于平原或盆地之上,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。东、西、中三岳地处黄河附近,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,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,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。新三山处于南方,相对于中原稍远,继五岳之后成名,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。

    皇五帝: 我国传说中关于最古老的一些帝王,历来有不同的说法。一般以燧人氏、伏羲氏、神农氏为三皇,以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为五帝。泛指远古时代。

    从四德: 三从:指女子未嫁从父,已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四德: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(即品德、辞令、仪态、女工)。泛指封建礼教压迫、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。

    以"举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不胜: 胜:尽。列举也列举不完。形容数量很多。

    众擎易: 擎:往上托。许多人一齐用力,容易把东西举起来。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。

    百废待: 废:被废置的事物。举:举办,做。很多被荒废的事情等着去做。也作“百废待兴”、“百端待举”。

    百端待: 端:头绪。举:举办,做。无数的事业等待着去兴办。

    不胜枚: 胜(旧读shēng):尽。枚:个。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。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。也作“不可枚举”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