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齐大饥;黔敖为食于路;以待饿者而食之。有饿者;蒙袂辑屦;贸贸然来。黔敖左奉食;右执饮;曰:‘嗟!来食。’扬其目而视之;曰:‘予唯不食嗟来之食;以至于斯也。’”
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。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五回
【拼音】jiē lái zhī shí【典故】予唯不食嗟来之食,以至于斯也! 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【释义】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。【用法】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带有侮辱性的【相近词】盗泉之水、残羹冷炙【押韵词】詈夷为跖、砥平绳直、溢美之辞、情见乎词、设官分职、蚌鹬相持、支吾其辞、朝夷暮跖、心动神驰、危而不持、......【成语故事】春秋时期,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,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,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,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,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,当有难民经过时,他傲慢地喝道:“喂,来吃吧!”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【示例】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。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五回
以"食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食言而肥: 食言:失信,不履行诺言。肥:肥胖。形容说话不守信用,不算数。
食不知味: 同'食不甘味',食:吃。甘味:味道很好。吃东西品不出滋味。形容心中有事,吃东西都感觉不到滋味。
食前方丈: 方丈:一丈见方。吃饭时,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丰盛的食物。形容生活极其奢侈。
食指大动: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,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。
食之无味: 食之无味全句为: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吃起来毫无滋味,丢弃又觉得可惜。
以"嗟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扼腕兴嗟: 扼腕:用手握腕;嗟:感叹。用手握腕,长声叹息。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。
抚髀兴嗟: 指久处安逸而无所作为发出的慨叹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回:“急得宗祥抚髀兴嗟,非常侘傺。”
仰屋兴嗟: 仰望屋顶,发出叹息。形容处于困境,无可奈何。
意乌猝嗟: 意乌:怒吼声;猝嗟:通“叱嗟”,怒斥声。指厉声怒喝。
瞻望咨嗟: 咨嗟:赞叹。左顾右看,不停地赞美。形容感触颇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