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谓语、宾语;指不作长远打算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《文子·七仁》:“先王之法,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。”
是由涸泽而渔,焚林而狩。 《宋书·袁淑传》
以"渔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渔翁得利: 渔翁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渔翁之利: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获利。
渔人得利: 《战国策•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后因以“渔人得利”比喻双方相争,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。亦作:[[渔翁得利]]
渔阳鼙鼓: 渔阳:地名,现河北省蓟县,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;鼙鼓:古代军中用的小鼓。渔阳郡响起了战鼓。指有战事发生。
渔人之利: 渔人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以"涸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再衰三涸: 见'再衰三竭',竭:尽。形容力量一再消耗,无法再振作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