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谓语、宾语;指挑拨是非
结构:联合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旧闻·席氏多贤》:“……,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,且言贼非真,器械自所制也。”
今已陷之于丧亡,尚不自耻,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? 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四回
以"舌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舌战群儒: 舌战:激烈争辩;儒:指读书人。指同很多人辩论,并驳倒对方。
舌剑唇枪: 舌如剑,唇象枪。形容争辩激烈,言词锋利,针锋相对,各不相让。
舌尖口快: 尖:尖锐,锋利。快:锐利,爽快。形容口舌伶俐,说话爽快。也指说话尖刻,不肯让人。
舌干唇焦: 说话过多,舌头干燥,嘴唇焦裂。形容费尽口舌,苦心劝说。
舌底澜翻: 舌头底下好像波涛奔涌。形容善于说话,说起来滔滔不绝。
以"鼓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偃旗息鼓: 偃:仰卧,引伸为倒下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晨钟暮鼓: 佛寺中早晨敲钟、晚上击鼓以报时间。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。也说暮鼓晨钟。
重整旗鼓: 指失败之后,重新集合力量再干(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)。也说重振旗鼓。
大张旗鼓: 张:陈设,展示;旗鼓:旗帜和战鼓。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。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。
打退堂鼓: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。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