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中庸

    拼音:zhōng yōng 中庸朗读
    近义词: 中和
    反义词: 极端

    简解

    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。中,有中和、不偏不倚等含义;庸,有平常、常道等含义。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,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。后来则泛指平庸、妥协、保守、不求上进。
    ②指才能中等、平庸之人:中庸读我诗,思量云甚要。
    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。原为《礼记》中的一篇。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。提出“中庸”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。南宋朱熹把它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合称为“四书”。

    网络解释

    中庸 (汉语词语)中庸,儒家的道德标准,中庸,中用,庸古同用。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,因时制宜、因物制宜、因事制宜、因地制宜,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。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 何晏 集解:“庸,常也,中和可常行之道。”《中庸》是儒家经典的《四书》之一。原是《礼记》第三十一篇,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,作者是谁尚无定论,一说是孔伋所作(子思著《中庸》),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。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《礼记》中抽出独立成书,朱熹则将其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合编为《四书》。

    详解

    待人处事不偏不倚,无过无不及。
    《论语.雍也》:「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」《礼记.中庸》:「君子中庸,小人反中庸。」

    才德平凡,指一般常人。
    《文选.贾谊.过秦论》:「材能不及中庸,非有仲尼、墨翟之贤,陶朱、猗顿之富。」

    礼记篇名。相传为子思所作,阐述中庸之道。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,与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为四书。流行语。中间很臃肿。
    如:「人到中年,身材也中庸起来。」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,过犹不及,于事无益。
    • 2、新闻记者要坚持不偏不倚、公正客观的“中庸之道”。
    • 3、林彪,四人帮,用中庸之道影射攻击周恩来同志。
    • 4、要想适性怡情,济人利物,就必须时刻把握这个度,无过无不及,得中庸,即是养生做人。
    • 5、思想必须以极端的方法才能进步,然而又必须以中庸之道才能延续。
    • 6、他一面想,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,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:是很合于"中庸之道"的。
    • 7、灰色是传统的颜色,中庸,凝重,睿智而不卑恭,极具人文色彩。
    • 8、他的做事原则是不离中庸之道,所以无大成就。
    • 9、在六大类茶中,普洱茶更能体现出中庸之道。
    • 10、善就是幸福,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