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王勾践杀掉功臣范蠡与文种的原因是什么?他为何要这么做?

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,历史在不停的发展,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,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,看看越王勾践的故事。

越王勾践,在每日靠“尝食苦胆”修习忍辱后,终于借机会“咸鱼翻身”灭掉吴国,得以复国兴越而为一方称霸。这样的历史逆转之大胜局,除了勾践本人的忍辱功夫十分了得外,还得益于两位重要臣子的辅佐,一个是为后人尊为“商圣”的范蠡,另一个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文种。然而,令很多人大惑不解的是,越国复兴之后,越王勾践为何要杀他们?

其实,这个答案并不复杂,大致原因有三点:

第一点,司马光早在《资治通鉴·汉纪三》里说得很透彻,叫做: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;敌国破,谋臣亡。”

它总结了作为古代政治家应该最懂的悟性,也就是自古的帝王之术所诠释的经验如此。

第二点,《史记.越王勾践世家》提到:““范蠡事越王勾践,既苦身戮力,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”

也就是说,曾经越王勾践入吴国为奴的日子,所受何等屈辱,比如,勾践夫妇在吴国给人拉马牵车、背柴生火、做饭洗衣、尝粪品病......等等的百般屈辱,和勾践一起入吴,并常事身边的范蠡是什么都知道的。一句话,正因为范蠡知道了越王勾践的私人机密事件太多了,大业复兴了,再留着一定很闹心。这是越王对范蠡的杀心之一。

而同时,在越王困吴期间,由文种代为主持国政,文种如此劳苦功高,如果再加上文种本人也确实自恃功高,在越国复兴后,不但没想过放下名利离开,而且他的很多建议为勾践所不容的。这点,曾经功高震主,还不太爱听话,那么,大难临头几乎已成定局。

第三点,勾践其人,用范蠡对他的了解所说过的话就是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享乐。”

结合如上三点,历来帝王之术中一些对待开国功臣的经验,还有他们二人功高震主,且知道勾践曾经不光彩的私人机密太多,而且二人也都很有自己的个性,特别是文种,此后的政见与越王并不合,还坚持己见不放,最后,再加上越王勾践本有的薄义相。这些,正是越王勾践为何要杀范蠡文种的原因所在。

而他们两人,也因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后,选择了不同的人生发展道路,以至于他们二人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归宿。

在这场与越王勾践博弈的人生棋局中,对自己局势把握最清楚的莫过于范蠡,于是,当范蠡发现自己手中的牌正在逐步变烂时,断然大舍,离开勾践,得失之间,反倒成就了后半场更加精彩的人生好牌。而文种,这种感知就比范蠡差许多,他一直觉得自己拿的明明是一手好牌,因为自己功勋卓著,越王一定会器重自己继续许以厚禄。

然而,最后发生的事情,文种也曾表示自己确实看走眼了……将手中看似十分好的牌给打成了稀巴烂,并赔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。
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