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主语、宾语;指得力助手
结构:偏正式 感情:褒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越语上》:"夫虽无四方之忧,然谋臣与爪牙之士,不可不养而择也。"
盖所以将腹心之命达于爪牙之士也。 唐·元稹《宋常春等内仆局令》
以"士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士为知己者死: 士:有才识的人。知己者:指了解自己、赏识自己的人。有才识的人为了赏识自己的人而不惜牺牲生命。
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待: 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士可杀不可辱: 指士子宁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
士俗不可医: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。
士农工商: 古代所谓四民,指读书的、种田的、做工的、经商的。
以"爪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雪泥鸿爪: 雪泥:融化着雪水的泥土。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。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。
一鳞一爪: 原指龙在云中,东露一鳞,西露半爪,看不到它的全貌。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。
东鳞西爪: 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,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,西边露一只龙爪,不见龙的全身。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。
飞鸿雪爪: 是大雁踩过的雪地,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。
一鳞半爪: 鳞:鳞甲。龙在云中,东露一鳞,西露半爪,使人难见全貌。比喻事情的零星片断。也作“一鳞半甲”、“一鳞一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