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译
从书本上搜寻或摘取个别的章节词句。指读书时只注重搜寻、摘录好的词句,不理解全文含义。也指写作时抄袭、套用别人的章法、语句,缺乏创造性。
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抄袭
结构:联合式 感情:贬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出处
《三国志·孙权传》:“遣都尉赵咨使魏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吴王……任贤使能;志存经略;虽有余闲;博览书传历史;藉采奇异;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
示例
寻章摘句老雕虫,晓月当帘挂玉弓。 唐·李贺《南园》诗
造句
- 1、写诗作文,要有真情实感,只是寻章摘句是没有用的。
- 2、要多读好书,要寻章摘句,要静心思考,要勤记感悟。
- 3、他真是个怪人,读书时专爱寻章摘句。
- 4、读书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。
- 5、看得出来,村长的讲话稿是他自己写的,一点儿没有寻章摘句的痕迹。
- 6、这个学生,才思敏捷,词意清新流畅,写文章时,没有丝毫的寻章摘句痕迹。
- 7、寻章摘句、吹毛求疵不是真正的翻译批评。
- 8、这人是有实学的,不是只会寻章摘句的腐儒。
- 9、写作文章时要别出新裁,只是寻章摘句,东拼西凑,是无法动人心弦的。
- 10、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,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,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。
成语接龙
以"句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句斟字酌: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,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。
句栉字比: 亦作'句比字栉',见'句栉字比'。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。
句比字栉: 逐字逐句仔细推敲。同“句栉字比”。
以"寻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无际可寻: 找不出缺漏之处。
打着灯笼没处寻: 比喻很难得,不容易得到。
行数墨寻: 行数:一行行地读;墨寻:一字字地读。指只会诵读文句,而不能理解义理。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。
祸乱相寻: 寻:接连不断而来。指灾祸、战乱一个接一个地发生。形容天下动荡不安。
梦中相寻: 在睡梦中也去寻找。形容对亲友的殷切思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