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先声夺人

    拼音:xiān shēng duó rén 先声夺人朗读
    反义词: 甘拜下风 受制于人

    解译

   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。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。

    用法

   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做事抢先一步

    【英文】:forestall one's opponent by a show of strength

    【成语故事】:东汉末年,地方官吏割据一方,曹操、孙权、刘表、袁绍等积极扩充自己的地盘。刘备也不甘示弱,听徐庶说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天才,就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,引起了张飞、关羽的不满。刘备说:"我得到孔明,如鱼得水,你们不必再说了。

    结构:连动式 感情:褒义词 字数:4字 年代:近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《军志》有之:先人有夺人之心;后人有待其衰。”

    示例

    他深深懂得先声夺人的道理,就预先做了广告,因此货销售得很快。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设问开头,铺排文气,先声夺人
    • 2、先声夺人及过份自信的人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挑战。
    • 3、虽然对方先声夺人,但实力不如我们,最后还是我们赢了。
    • 4、这篇新闻显然是在对他的访问作先声夺人的报道。
    • 5、她利用策略先声夺人
    • 6、中国入世:先声夺人港商进军内地电讯及资讯科技市场。
    • 7、全兴队没想到对方先声夺人,刚开始就被对方攻进一球。
    • 8、敌我双方实力相当,只有先声夺人,才能稳操胜算。
    • 9、我们既知对方实力,谈判时要先声夺人,掌控优势。
    • 10、全兴队没想到对方先声夺人,刚开始就被对方打进一球。

    成语故事

    出处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 濮曰:“《军志》有之,先人有夺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哀。” 释义“先声夺人”这则成语就是从《军志》里的话转化而来的,表示 先造成声势,以破坏敌人的士气。故事 宋国的司马华费逐,有三个儿子:华驱、华多僚和华 登。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,就经常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 坏活。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,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,说他打算 接纳逃亡的人。 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,便派人通知华费逐,叫他驱 逐华驱。华费逐知道这件事是华多僚干的,恨不得杀了他,但又只得 执行元公的命令,准备叫华驱去打猎,然后打发他走。 华驱了解到这是华多僚干的坏事,本想杀了他,但又伯父亲伤 心,决定逃亡。 临行时,华驱打算与父亲告别。不料,在朝廷上遇见了华多僚。 他一时性起,就与侍从杀死了华多僚,并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 国。元公请齐国的乌枝鸣帮助守卫城池。 这年冬天,逃亡在外的华登带领了吴国的一支军队,前来支持 华驱攻打宋国。眼看华登的队伍快要来到,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对乌 枝鸣说: “兵书《军志》上有这样的话:先向敌人进攻可以摧毁敌人的土 气;后向敌人进攻要等待他们士气衰竭。何不乘华登的军队很疲劳 和还没有安定而进攻?如果敌人已经来到而且稳住,他们的人就多 了,到那时我们就后悔不及了。” 乌枝鸣听从了濮的建议。结果,宋国和齐国的联军击败了吴军, 俘虏了两个将领。但是,华登率领余部又击败了宋军。宋元公想逃, 淄拦住他说: “我是小人,可以为君王战死,但不能护送你逃跑。请君王等待 一下。” 淄说完这话,一面巡行,一面向军士们喊道: “是国君的战士,就挥舞旗帜:”军士们按照他的话挥舞旗帜。宋 元公也壮着胆下城巡视,对军士们说:“国家败亡,国君死去,这是大 家的耻辱,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罪过,大家拼死打吧!”乌枝鸣命军士 们用剑与叛军拼博。齐军和宋军一起攻打华登,华登支持不住,节节 败退。淄冲到前面刺死华登,将他的头砍下、裹在战袍里,一边奔跑 一边喊道: “我杀了华登了!我杀了华登了!”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人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生何处不相逢: 人虽离别,但终有会面之日。比喻世间事巧合极多,或指行事须留退路,切莫待人狠绝。

    心不古: 古:指古代的社会风气。指人的心地没有古人那样淳朴厚道。多用于感叹世风不正。

    心不足蛇吞象: 比喻人贪心不足,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。

    言可畏: 人言:别人的评论,指流言蜚语;畏:怕。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。

    情世故: 为人处世的道理。

    以"先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一马当: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。形容领先。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,积极带头。

    遥遥领: 遥遥:远远。远远地走在最前面。

    奋勇争: 奋:振起,发扬。鼓起勇气,冲在最前面。

    匹马当: 一马当先。指冲锋在前。

    有约在: 已经约定好了。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。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