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求仁得仁

    拼音:qiú rén dé rén 求仁得仁朗读

    解译

   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。

    用法

    作谓语、宾语;指如愿以偿

    结构:连动式 组合:ABCB式 感情:中性词 字数:4字 年代:古代 热度:常用

    出处

    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”

    示例

    君所谓求仁得仁,亦复何怨:老夫耄矣,不能驱役鬼神,预人家儿女事。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七

    造句

    • 1、这下我可是求仁得仁了,一切都已满足,何必再生奢望。
    • 2、心之所向,无惧无悔!愿求仁得仁,复无怨怼。
    • 3、幸福就是求仁得仁,那是最私密的东西,只属于自己,不需要谁的打扰。

    成语接龙

    以"仁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顺接):

    者乐山: 具有仁义之心的人安于义理,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,象山一样稳固不动。

    : 既有仁慈的心肠,也有施仁行善的方法。常用于称颂医生的医德和医术。

    者见: 意为: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。

    人志士: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。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。

    者能: 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。

    以"求"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接):

    梦寐以: 睡梦中都在追求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。[近]朝思暮想。

    予取予: 予:我。原指从我这里取,从我这里求。后指随心所欲,任意索取。

    孜孜以: 孜孜:勤勉的样子。不知疲倦地探求。

    同声相: 指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、聚合。

    不忮不: 忮,嫉妒。不忮不求指不嫉妒,不贪得。语出《诗经.邶风.雄雉》:「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」后来多用来形容淡泊无求,不做非分之事的处世态度。南朝梁.萧统〈陶渊明集序〉:「夫自衒自媒者,士女之丑行;不忮不求者,明达之用心。」

版权所有©52查   网站地图